近日,同一天,做现金流生意的足浴连锁店古越堂老板跑路了;做估值玩资本的科技公司极目银河公司老板也跑路了。

看倪叔在感慨:“做生意的,搞创业的,赚现金流的,玩资本的,传统行业的,科技行业的,服务人性刚需的,玩科技前沿的,对创始人来说原以为选择了不同的道路,选择了不同的抗风险模式,没曾想,结果却是一样的。”

躺平、摆烂、逃跑,红尘滚滚;黑天鹅、灰犀牛、大象,蜂拥而上。

崩溃和坍塌成了常态。 现在看来,我们依然在坚持的,忍耐的,纠结的,还在探讨心力和内耗的,还是正常人、普通人啊。

最近一些朋友来说,自己心力不够,自己的、家人的、团队的生存和发展,都要维护,从2020年以来,连年心能损耗,不时出现撑不下去的时刻,也总是在反思和调整,好在总能困知勉行,但还是紧张焦虑。读了很多抚慰人心的心理学、精神动力、哲学宗教,治疗效果也不突出,时好时坏。泛鸡汤灭不了火,治疗不了煎熬的灼伤。于是问,该如何提高读书或其他“好事”令人身心健康的效率啊?

读书呢,不是一个什么事儿,不求什么效果和价值。它就是生活中一个普通的存在。没什么了不起,也不用轻视。日久,你会将之融化为你生命的一部分,且如果你的内核很稳定,融化速度会快起来,扬弃效率越高。你会逐渐去除掉内心的污垢,可以清净地、不怀疑地、不总是强调价值交换地生活着。内心永远可觅一股清流。

我的老师有一天打来电话,最后一句我觉得总结得很好,分享给朋友们—— 能纠缠、能进退、能犯错纠错,坚持不懈,还是幸运的,因为坍缩崩溃一瞬间啊,毫无回旋余地。 所以,这个世界,需要用合一的量子观活着,就是接受世俗意义上的好事坏事一起涌来,乐在其中,把它们都视作创造力。

我最近能明显感知好事转坏事的细节在哪里,一时间所谓的顺利,一定会被很多细小的无法用逻辑推断的事情所阻滞,结果无法挽回,遗憾丛生,明明可以……内耗无可避免。

偏差只能被淡化,不能被修正,事情发生了就发生了。偶然性是一种自动淡化的机制。丹尼尔·卡尼曼说,噪声是无法消除的。

苏轼说,成败须臾之间,谁为喜愠?所以,他在顺境逆境中,都在创造,很多人都说,逆境让他创造力更强,其实他顺境的创造力也很好。好的坏的,没有什么分别,只是体会生命的丰富度和层次变得多元明媚了。

松浦弥太郎《你啊,内心戏超多:停止精神内耗的65个习惯》里说:“即使发生了让你羞愧难当的事情,如果抱着‘真走运,我的人生中还能出现这么有趣的事情’的想法,那么一切都将变成你享受人生的调味剂。”

有一个外国电影叫《附注:我爱你》,讲的是一个失去深爱丈夫的女人,靠丈夫留下的七封信,找回自己生命动力的故事。最后的答案,是他们初遇的时候,她吸引他的“My business is to create.”

在困境中永远用心力在坚持、在痛苦自疗的人,都挺珍贵的。重启一个炉灶、涅槃重生,太难了,哪那么容易。在现状里,静静地雕刻自己,痛苦,清醒,真实,永远想着去创造点什么,不期待结果,就想着创造,就不会活在巨大落差和鸿沟里了。我们需要自己的平原和草场。

我们只是需要躺在一个窗户和一轮月旁,据说,这个场景就能解释“明”字,所以才有李白的经典——“床前明月光”。照夜白,万物获救于黑暗之中,众生皆有自性光明。

我最近去了常州舣舟亭,据当地的苏东坡研究会的副秘书长介绍,常州当地人认为,苏东坡晚年从儋州北还,经过常州段运河,转弯到了里运河,走不动了,就在水穷处停下。


|水姐摄

他生活在水上舟上,对岸就是一座寺庙。身体稍好的时候,就去寺里跟僧人聊,或是在船上聊。他在生命最后一段儿,没有想死在朋友的房子里,因为怕打扰,亏欠,纠缠,真的是,水里来,水里去。这个说法,只是传说。

如今那个地方,那片水,具有独特的绿色。江南的水其实并不鲜绿,都是浑浊的、米黄的,但那片河域自成一体,有着深情的、明亮的、能点燃灵魂的绿色,生机勃勃。

我真的建议那个地方,能够成为死亡教育的场所。

因为最近也刷到一个育儿专家在谈一个14岁孩子的生死观,他是两个著名高校教授的孩子,却活得很累,质问大人们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他说,人是不是早晚会死,既然该玩的都玩了,再怎么读书也超越不了爸妈,而爸妈活得并不幸福啊,往后要再生个孩子还像自己这样令人操心,干嘛呢(也大概知道大城市生育率只有0.6的原因了吧)。他说,干嘛一定要被社会折磨一遍之后再去死。

如此自洽的逻辑,看上去是正确的、有道理的。把自己活得太大了,又太局限了,他没有看过的世界和人生,还多着呢。眼里没有别人,自然体会不到生命的快乐。爱恨纠缠,顺逆都览尽,才是生命。

人啊,是跟自己的念头一个个告别,才能长大的。《看不见的大象》里说,大象就是脑子里的执念,是对很多大问题的视而不见和不作为。

告别感,其实才是成长感,对别人有依赖,才能对自己有依恋,所有的他者,都是自己的投射。

正确是一种迷失;价值交换是一种对于感情的处决。

《水下之人》里说,我们身在处决的时代,要处决,就要快刀斩乱麻,就要不近人情。处决情感关系,处决理想,处决你多余的情绪。时代逼我们成为刽子手,我们的手上沾满血,没有人能是清白无辜的,我们处决之后再被处决。

为什么那个地方特别适合做死亡教育的场域,是因为,我在那里闭着眼睛,确实感觉到了所谓道是生机勃勃的寂静。丰富的生命永存在时空里。见过山水画之后的山水,是不一样的。


|水姐摄

前阵子有人跟我讨论,苦难和绝望,真的使得苏东坡更有才华了吗?我认为不全是。他一直是个天才,时光在进行,他的天才也在生灭。那么多词里面,我最喜欢的依然是水调歌头,他还没有经历生死劫、被贬黄州之前就写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如水般在生命里随物赋形,怎么样的状态都能过。

极大的磨难之下,倒是可以让自己的心力变得更强大,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继而道再高一尺。生命从冲破那个最大的阻碍开始,就进入了0到1到n的不断扩张的序列中,但是我们都并不知道,其实要再回到0,然后把那个“1”变成“一”。这个“一”就是我们的内核。

然后这个“一”,这个核心,能把n变成N,你做任何领域都能成为极致的人,至纯至真至善至狠,你越来越明白阴阳观,你发现了潜意识重塑和改写的隐藏能量。

好的,坏的,都接纳,好的坏的都会被自动加强,所以必须让好的坏的都忘掉、清理掉。为什么我们会内耗?因为我们只想保留好的,去掉差的,其实应该把好的也一并清理。 不恋过往,不惧未来,才是活在当下,不内耗。还至本处,才有源头活水的感觉。

人能够激发自己,也就几次吧。一定要珍惜那一次次的激发,然后再安静地回归。让这纠缠变得更加绵长,而不是瞬间。你能给时光留下什么,这其实非常重要。 人与人事物之间不是一次两次的交换,是一种长久的相处。

现在的情感博主们都在强调所谓的价值交换,用情绪价值交换金钱价值等等。每个人都在证明自己有用,有价值,有能量。产品设计里也在充分贴合地满足人的需求。

价值投资,价值交换,价值被强调得过度了,你永远不知道,生命在某个时刻,即便是风生水起过,也会坍缩,生命的任何一个细节的变动,这里缺个角,那里断个线,也会分崩离析。

其实,人生啊,哪有什么算得非常清楚的。活着,需要天才,能级,发心,兼容,容错,修正,逆转,开悟,而且开悟一次并不够。

我们的思维里,都是执念的大象。融不进任何的可能性。越老的人越觉得,改变是痛苦的,因为生命本从无机物进化而来,最后也想坍缩回去。

而改变和创造,视作日常,就会有心力。

朋友带我去一个人流很好的休闲区吃饭,现在逆势还能发展劲头大的地方不多了。他跟我说,劣币驱逐良币,其实很快,二三十年也就侵占了。但是你发现没,最近的逻辑是,良币才能生存,虽然替换速度还是之慢。但终究,艰难之下,纠缠痛苦之下,能依然挺头向前的还是良币。

良币的打造,需要很多时间和心力。而内耗是最伤心力的。

心理学家罗伊·鲍迈斯特提出过自我损耗理论。弗洛依德的理论中就有心理能量一说,只是描述较为模糊。罗伊则较为明确:心理能量具有不可或缺性、有限性,一个领域的资源损耗会减少另一领域的可用资源,消耗之后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

允许自己,动荡不安,恢复秩序,再迎接风浪,再稳固内核。 特沃斯基认为锚是一系列有意识的连续调整。 汉斯·罗斯林说,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人类的大脑本能地变得戏剧化,戏剧化并不是因为我们变化多端,而恰恰因为我们固化观念(执念)如象般之大。

撑不下去的时候,内耗和外毁都很多。很多人都觉得2022年、23年、24年,心力越来越弱。自己撑下去,团队撑下去的力量,都需要在很多撑不下去的时候不断托举和支撑自己。

我问了我一个在这个年代,依然拥有非常多财富,且很平和接地气、家庭幸福的女朋友。她说,我深深深深地爱着他们和她们。有底气论爱和真情的,真不多。红楼梦里,王熙凤机关算尽,唯独对刘姥姥是真心好不求回报,最后救她女儿的,就是刘姥姥。

这个年代,就是做自己的匠人,造良币,有真情。


一个朋友说,2015年从法国回来上海,就选择在“梧桐区”住,那时候还没有漫天的飘絮。她说现在为什么那么多絮絮,她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推理——因为气候变暖,冬天气温高,叶子都在拼命生长,有些叶子都能长成原来两三倍大,像极了高速增长的经济啊。

只是到了春天,就没有力气把整个果实长结实了,于是才产生那么多絮絮。我另一个朋友,还在四月底五月初的朋友圈发出——友情提示,今日上海梧桐区走路或骑单车请务必佩戴口罩墨镜帽子!City walk有窒息风险,谨慎出行。

冬天拼命生长,春天是有窒息代价的。用舍由时,行藏在我。

有一天,我在跑步的时候想,应该是做自己的匠人,爱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要有一份充分极致的精神。要动用好每一个细胞和每一个心力。

那时候,还回味另一个故事,朋友带着学习品酒,了解到烟台有个独立酿酒师,他酿酒的第二个年份,就拿到国际葡萄酒大赛Decanter,还拿到了IWGC(国际葡萄酒大赛)的中国金奖。

听介绍说,2021年他卖掉一套房子,全身心投入做了个酿酒师,做了一个人的酒庄。我大大地感慨:对于自己的天赋利用,一定要利用好每个细胞每把心力啊。中国有趣的人,意识到自己是谁的人多了起来,这才是做自己!做自己的匠人和情人。

有一个工作上采访过的生物医药行业的朋友说起来,“姜瑜有一个白葡萄酒做得非常肥美,奶油坚果的香气十足,喝过一次印象深刻。”

她又补充说,“我很喜欢红酒,酿酒和写作一样都是storytelling的手段,也希望你喜欢。我觉得葡萄酒可以用味蕾串联起季风、洋流、战争、历史、税收,和这些抽象的事情在体内产生化学反应。”

你看,都有自己的连绵。

No.5806 原创首发文章|作者 水姐

作者简介:秦朔朋友圈创始主编,上海作协会员,公号名:水姐;视频号: 水姐一天一书实验室 。代表作:。‍‍‍‍‍

开白名单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

|图片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