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田进 6月1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3%,同比涨幅连续四个月为正值,1月­­—5月CPI平均同比上涨0.1%。5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1.4%,降幅比上月收窄1.1个百分点。

作为反映消费需求的一项重要指标,2023年10月至2024年1月,CPI曾连续四个月出现同比负增长。从今年2月开始,CPI同比增速均为正值且增速均在1%以下。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CPI涨幅目标为3%左右,但年初多个金融机构预计涨幅会在1%以下。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发文解读称,5月份,消费市场运行总体平稳,全国CPI环比季节性下降,同比涨幅与上月相同。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6%,继续保持温和上涨。

具体看5月CPI同比起伏,食品价格与非食品价格呈现截然不同的涨势。其中,5月食品价格同比下降2.0%,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37个百分点。牛肉、羊肉和禽肉类价格分别同比下降12.9%、7.5%和2.9%,降幅继续扩大。

5月17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阶段,随着天气转暖供应增加,食品价格仍然将处于季节性低位。工业消费品在以旧换新政策影响下,消费需求有望回升,价格总体将稳中略升。服务价格则在服务需求逐步恢复推动下有望继续回升。综合这几个因素判断,下阶段CPI有望低位温和回升。

另一方面,5月PPI同比下降1.4%,降幅较上月明显收窄。2023年8月至2024年4月,PPI同比降幅均保持在2.5%至3%之间。自2022年10月以来,PPI已经连续20个月同比负增长。

此前三十年,中国PPI已出现过5轮长时间同比负增长。第1轮下跌为1997年6月至1999年12月(持续31个月),第2轮下跌为2001年4月至2002年11月(持续20个月),第3轮下跌为2008年12月至2009年11月(持续12个月),第4轮下跌为2012年3月至2016年8月(持续54个月),第5轮下跌为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持续18个月,2020年1月短暂同比正增长)。

董莉娟称,5月份,受部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行及国内工业品市场供需关系改善等因素影响,全国PPI环比由降转涨,同比降幅收窄。其中,受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上行影响,国内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环比上涨3.9%。煤炭主产地供应偏紧,“迎峰度夏”补库需求陆续释放,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环比上涨0.5%。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逐步落地见效,钢材市场预期向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环比上涨0.8%。

5月17日,刘爱华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仍然存在不确定性,但随着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逐步落地生效,相关行业需求将得到提振,预计PPI有望继续低位回升。


图片来源:国家统计局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田进经济观察报记者

大国资新闻部记者
关注宏观经济以及人社部相关产业政策。擅长细节深度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