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上预制菜,腊味老字号能打赢翻身仗吗?



题图:图虫创意

作者:杨雯;编辑:方圆

卖腊肉的“广东老字号”,要冲刺海外双重上市了。

近日,腊肉制品生产商广东荣业食品有限公司的控股公司Wing Yip Food Holdings Group Limited(以下称荣业食品)更新了招股书,拟冲刺美股纳斯达克上市。

据了解,荣业食品主要从事广式腊味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荣业腊味可以追溯至清朝光绪年间,已有百年历史。

耐人寻味的是,此次IPO并不是荣业食品对海外资本市场的初次探索。2018年,它已经在韩国科斯达克上市。

为何荣业食品如此热衷在海外IPO?做腊肉生意的海外市场又有多大呢?



股价暴涨,

这家“老字号”又要冲刺美股

计划赴美上市之后,资本市场倒是闻风而动,荣业食品在韩国的股价一路上扬。

餐饮供应链指南注意到,更新招股书的当天(5月17日),荣业食品的股价一度涨至2730韩元/股的高点,后虽有所回落,但近10天来的收盘价一直保持在2090韩元以上。截至6月3日收盘,荣业食品录得股价为2015韩元/股。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而在今年年初,荣业食品的股价还处于破发状态。1月到3月5日期间,荣业食品的收盘价都不足1千韩元,远低于发行价1800韩元,缩水近半。

但今年3月6日首次公开披露招股书后,荣业食品的股价连涨多日。到了5月10日,其股价已稳定在发行价以上。

不过,荣业食品虽然已经在韩国上市了6年,并计划在美股上市,但目前其发展重心仍在国内。

招股书显示,荣业食品通过在中国大陆的运营子公司开展业务。销售以线下渠道为主,主要通过7家自营店铺、72家分销商(包括大型零售店和超市)以及7个电商平台在中国大陆18个省份进行产品营销和销售。其中,7家自营门店均位于广东省。此前,香港有线新闻曾报道称,荣业食品的腊肠出口到了中国香港地区。

而从业绩表现来看,这家“广东老字号”面临的麻烦不少。

财报数据显示,荣业食品的营收已经原地踏步了3年,净利润则出现了负增长。

根据招股书,2021-2023年,荣业食品的营收分别为1.34亿美元、1.31亿美元、1.34亿美元,3年原地打转。在利润端,荣业食品则呈现波动下滑的态势,过去3年的净利润水平分别为1656.7万美元、1119.4万美元、1400.99万美元,2023年的净利润水平不及2021年。

业绩表现不理想,与主力产品腊肉越来越卖不动有关。

从业务组成来看,腌制肉制品对荣业食品的营收贡献率超过6成,主要包含腊猪肉、腊肠、腊鸡、腊鸭等产品。但近3年,腌制肉制品的营收占比、销售额都呈现下滑态势。2021-2023年,该业务分别为荣业食品带来了9550万美元、8839万美元、8328万美元的收入,占比约71.26%、67.58%、62.11%。

腊肉制品不但卖不动,也越来越难赚钱。



△荣业食品招股书

2022年,腌制肉制品的销售毛利润减少了 444 万美元。2023年,腌制肉制品的毛利润又比上年减少了79万美元。

事实上,整个腊肉制品的市场需求都在放缓,不止荣业食品受到了终端需求不振的影响。浙江的肉制品加工企业金字火腿(002515.SZ)也遇到了同样的困境。



△图片来源:金字火腿2023年年报

2023年,金字火腿的特色肉制品(包含了香肠、腊肉、酱肉、淡咸肉等产品)的销量还不及上年的一半,收入则下滑了57.51%,在总营收的占比降至2成。这也拖累了金字火腿整体业绩表现。去年,金字火腿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下滑了29.43%、18.29%。

在主营业务增长乏力的困境下,腌制肉制品生产商似乎集体开启了跨界之路。其中,金字火腿投资了算力公司浙江银盾云科技有限公司,跨界AI算力赛道。而荣业食品选择了近几年风头正盛的预制菜。



跨界开餐饮店,

追风预制菜、植物肉

招股书中,荣业食品也披露了未来的业务规划。

近几年风头正盛的预制菜业务,被荣业食品寄予厚望。接下来,荣业食品要发力预制菜业务,同时要在B端、C端多渠道布局。既为连锁餐饮品牌供应定制化的预制肉产品,也会针对C端消费者开发预制菜新品。

此外,荣业食品也打算试水预制餐业务,声称计划开发新的预制餐产品线,并在2024年二季度之前进行小规模试生产,如果顺利通过市场测试,将在2024年三季度建立正式生产线,并在2024年四季度或2025年一季度对新系列进行量产。

餐饮供应链指南留意到,荣业食品此前已经在冷冻肉制品、预制菜产品上进行布局,可惜并没有激起多少水花。

比如,荣业食品声称已经开发了香肠、鸡胸肉等速冻肉制品,包含芝士肠、墨鱼汁香肠等,此外还有一批异国风味的肉肠,如法兰克福风味香肠、北欧风味热狗肠。不过,该产品为其带来的销售收入很有限,2023年上半年,这部分业务的营收占比仅5%。

与此同时,肠类、冷冻鸡胸肉赛道,已经集结了不少颇具实力的供应链企业,比如,肉制品加工企业龙大美食把烤肠作为重要大单品展开布局,2023年龙大美食的烤肠预制菜年销售额已破亿元;新消费企业本味鲜物专注烤肠赛道,布局了黑猪肉肠、牛肉肠等多款产品,年销售额过2亿。荣业食品进入冷冻肉制品赛道后,要面临的竞争压力并不小。

再来看荣业食品投入的预制菜肴研发。

其官微显示,荣业食品开发了多款预制菜肴产品,包括叉烧肉、卤鸡块、腊鸡腿、麻辣香肠、蜜汁排骨等,其还在产品介绍页强调了“方便 快捷 简单 可定制”。可以看出,荣业食品的预制菜业务瞄准了餐饮门店标准化生产烧腊的需求。



△图片来源:Midjourney

不过,荣业食品的预制菜肴业务还处于早期阶段,其并未在招股书中披露该业务的具体发展情况。而这个赛道,唐人神(002567.SZ)、皇上皇等生产腊味的企业都已涉足了预制菜。入场偏晚的荣业食品,未来能否迎头赶上,还是一个未知数。

从招股书来看,荣业食品还计划多条腿走路。

近几年大热的健康饮食赛道,荣业食品也欲分一杯羹。其表示,未来将深入健康食品领域,发展以鸡肉为核心的产品线以及植物肉产品。2023年,荣业食品开发了一系列冷冻植物肉饼产品,包括牛肉、鸡肉、猪肉等不同原料。

作为一家食品加工企业,荣业食品还宣布要布局下游的餐饮业务,将在2024年7月前推出第一家连锁腊肉煲仔饭餐厅,除自营模式外,还将引入特许经营模式。

不过,在广式煲仔饭领域,已经诞生了煲仔正、煲仔皇等多个连锁品牌,国内也分布着不少主营煲仔饭的夫妻店。据红餐大数据,截至今年3月,全国已有2万余家煲仔饭门店。尽管荣业食品在烧腊原料供应上有所积累,但作为一家以零售为主的品牌,要在煲仔饭市场分上一杯羹并不容易。

在它之前,同为广式腊味生产商的皇上皇已经试水了广式煲仔饭餐饮店,但并未激起多大水花。2021年底,皇上皇在广州天河开出了1家主打广式煲仔饭的品牌餐饮店“皇上皇·有料局”。目前,在大众点评已查询不到这家门店。

品牌老化、业绩增长缓慢,是不少老字号面临的共同难题,努力发展副业的荣业食品能否开拓新的业绩增长点,还有待时间验证。餐饮供应链指南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