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俞希 见习记者 马子倩)6月12日以来,中美青年友好会见活动一行在北京展开多元交流体验。14日上午,载着百余位中美青年的大巴驶向南六环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亦庄”),他们分批走进北京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北京亦庄生物医药园区、盛元书院、视源电子科技公司、亮亮视野科技公司等地,感受生机勃勃的科技创新力量。


6月14日,北京亦庄,参加中美青年友好会见活动的两名美国青年在驾驶室体验中国新能源汽车。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迪/摄

在北京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美国青年一行见到了快速迭代的中国国产新能源汽车。二三十位美国青年轮流“挤”上5辆不同型号的汽车,热火朝天地讨论起各自的体验感。

“这里的人们在科技领域做了很多很酷的事情。”美国杜兰大学法学院法律系大二学生奥德曼·梅·艾莉森体验自动驾驶后评价说,“非常丝滑,加速很快,转弯的灵活性非常高,有坐赛车的感觉”。


6月14日,北京亦庄,中美青年友好会见活动,一名工作人员在向美国青年介绍中国新能源汽车。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迪/摄

对不同车型的设计理念、性能优势等方面有所了解后,自称“soccer mom(足球妈妈)”的美国教师多莉·普列托被一辆“带娃神车”吸引了。“车内的小桌板用来给孩子写作业、放置物品,还有车载冰箱,太适合我的孩子踢完足球后补充水分。”

多莉·普列托的女儿即将上大学,从家到大学校园,有6个小时左右的车程。在她所在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每加仑汽油接近6美元,算下来往返一趟总共要花费将近90美元。多莉·普列托说,“这太昂贵了。”

眼前这辆平价的智能亲子车比较契合她的需求,“设计和功能都太贴心了”。她看中这辆车充裕且舒适的车内空间,还拥有足够的续航可以支持她的女儿自驾前往赛事场地。


6月14日,北京亦庄,中美青年友好会见活动,中美青年在参观中国新能源汽车。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迪/摄

美国马萨诸塞州巴布森学院学生汉森·克里斯蒂娜·莱利也对这辆亲子车印象深刻,“车的地板上安装了激光传感器,这样抱着孩子的母亲不用手就可以打开车门”。她在这里看到许多不同形式的技术和创新。

空间内饰和续航里程的确是不少美国青年对新能源汽车最为关注的重点。在美国也开新能源汽车的教师普雷斯顿·卡尔坦言想把车换成中国新能源汽车。由于体型高大,他十分“嫌弃”自己目前开的车空间窄小且续航短。


6月14日,北京亦庄,工作人员在向普雷斯顿·卡尔介绍中国新能源汽车。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迪/摄

展厅里“开不走”的“展品车”满足不了普雷斯顿·卡尔的体验感。为了能进一步体验真实驾驶,他甚至对工作人员开玩笑说:“我可以买下它。”尽管他知道这并不现实,“我非常期待真正能买到它的那一天,我会第一个买!”

普雷斯顿·卡尔期待着,更多中国新能源汽车进入美国市场的那一天,相信更多美国人也会和他一样,被其豪华的内饰、超长的续航、舒适的坐感、多元的功能和高性价比的价格所吸引。“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上有非常大的一席之地,我们都能看到它更好的质量和技术,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样期待着。”

据悉,中美青年友好会见活动是“未来之桥”中美青年交流计划的旗舰活动。该计划由全国青联和全国对外友协共同倡导并组织实施,旨在落实习近平主席2023年访美时提出的“未来5年愿邀请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重要倡议。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