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许琛琦研究员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肿瘤杀伤过程中的耗竭表型 受访者供图

T淋巴细胞素来是人体免疫“大军”中的“主力”。它通过抗原识别方式清除病原体和肿瘤细胞,维护机体健康。基于T细胞免疫发展的PD-1阻断疗法和CAR T细胞免疫疗法在癌症治疗上取得重大突破,但临床应用仍然有限。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许琛琦在2009年回国后,带领团队一直埋头于T细胞免疫的触发机制研究。此次斩获了202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T细胞免疫的触发依赖于T细胞抗原受体(TCR)和共刺激受体CD28,同时受共抑制受体PD-1的负调控。许琛琦领衔的团队对TCR、CD28和PD-1的活化机制展开深入的研究,发现了近膜静电调控元件在免疫受体触发中的关键功能,进而提出了“近膜静电调控”理论。“我们发展了免疫受体调控的新策略,并验证了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他介绍。

此外,TCR作为膜蛋白,其触发活化受细胞质膜脂质组成的调控。许琛琦等科研人员揭示了细胞质膜胆固醇对TCR触发和T细胞抗肿瘤免疫的调控机制,首次提出通过调控胆固醇代谢来增强T细胞抗肿瘤免疫的新策略。

许琛琦团队还创新性地将TCR静电调控元件引入CAR分子中,增强了CAR 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由此发展了E-CAR T细胞治疗新策略——这一策略目前正在开展临床试验。

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卓越中心表示,T细胞免疫的触发机制系列成果回答了免疫学核心基础理论问题,为新一代免疫疗法的设计提供基础,推动了学科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回国加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卓越中心后,许琛琦一直在基础科学前沿耕耘,也持续不断地产出成果,其中一项曾入选当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做科学,大家有时会跟着潮流去做。但T细胞生物学调控反而研究得少,这正是我们从事基础研究的人更应该关注的基本问题。”许琛琦说。

新民晚报记者 郜阳

【相关阅读】中国科学家发展CAR-T细胞治疗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