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鲜明提出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深刻阐述“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发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时代强音。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浙江工作期间,将文化大省建设作为“八八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


今年年初,浙江省政协就将“加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浙江探索”列入年度重点课题。日前,围绕“打造高水平文化强省、加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浙江探索”主题,浙江省政协十三届八次常委会会议开展协商议政。

重传承、塑标识,赓续历史文脉

历史为脉、文化为魂。 如何赓续传承历史文脉,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围绕‘万年文脉’标识塑造工程,组织实施‘良渚文化研究计划’‘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多学科研究、‘中国丝绸艺术大系’‘宋韵文化研究计划’研究等,纵深推进阳明文化、和合文化、南孔文化、黄帝文化、吴越文化、古越文化和浙学学派等研究布局,打造更多‘文脉承古今、浙学通南北’的经典成果。”省政协委员郭华巍代表社会科学界发言时建议,深入推进文化研究工程,持续丰富浙江传统文脉的“基因库”。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要抓牢文化标识这个关键点。”省政协常委章月影代表农工党省委会发言时提出,实施中华文明浙江标识蝶变跃升行动,布局“3+6+N”文化标识蝶变计划,通过成立文化研究机构、举办文化标识成果展、推出短视频宣传产品等方式,写好研究阐释篇章,让文化标识的当代神韵“火”起来;写好转化利用篇章,让文化标识的精神内涵“活”起来;写好出海破圈篇章,让文化标识的国际影响“大”起来。

历史文化遗产是文脉传承的根与魂,保护利用则是文脉传承的关键。省政协常委徐爱俊代表民盟省委会发言时表示,要以系统性、整体性的“大文化遗产观”指导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认识与实践,通过健全法律保障体系、构建协同推进机制、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完善多方资金投入渠道保障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

促融合、优服务,

培育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

文化产业既是文化的内在组成部分,又是提升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支撑。“2023年,全省6219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5655亿元,比上年增长10.8%。”省政协常委薛鸿翔代表民进省委会发言时列出了一组数据。


△浙江图书馆之江馆

“文化不仅仅是文化产业的文化,也可以融入其他产业并引领产业升级。”薛鸿翔认为,要通过加速文化与科技、金融、消费、农业等各类政策的融合,形成具有浙江特色的“大文化”+“大产业”发展的制度体系,让产业“懂文化”,实现文化助发展。

与科技同频,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顺应产业数字化发展大势,吕建楚常委代表省政协专题调研组发言时提出:“加快发展网络文学、网络视听、网络直播、数字出版等新兴业态,强化数字和新技术赋能,加快推动大视听产业发展。”

浙江是全国率先提出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的省份。省政协常委钟其代表民建省委会发言时,重点关注均衡可及量质并举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他希望加强全省“一盘棋”统筹安排,构建全域“品质文化生活圈”;精确研判基层群众需求,深入挖掘本土文化,注重公共文化建设的数字化迭代升级,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用好社会组织、公益基金、企业家群众等多元社会力量,更好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造品牌、强平台,提升文化传播效能

用精品力作搭建文化交流之桥。 省政协委员芮宏代表文化艺术界发言时建议,可以通过深入实施“浙里大戏”计划、着力打响“浙产好剧”品牌、努力唱响“浙韵之声”金曲,推出一批展现中国气派、浙江韵味的文艺精品力作,擦亮新时代浙江文艺“金名片”。


△浙江省浦江县上山遗址

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发展进步。省政协常委张立央代表九三学社省委会发言时希望浙江文化“走出去”,以“浙江之窗”展示“中国之治”。他呼吁整合传播主体,立足浙江侨务、民营经济、开放、港口等特色优势资源,构建行政主导、市场发力、多元一体的浙江特色国际传播叙事体系。

省政协主席廉毅敏表示,要寻迹溯源深入学,在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锚定靶向助推,紧扣“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使命任务献计出力;勇担使命争先干,充分展现新时代政协委员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担当作为,为持续推动“八八战略”走深走实,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从万年中来,浙江写就了一部卷帙浩繁的历史巨著。向未来出发,“浙里”上下正开启新的探索,书写文化繁荣兴盛新篇章。

记者:鲍蔓华

通讯员:张紫嫣

新媒体编辑:洪琳

审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