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贸市场是一座城市最具“烟火气”的地方,事关老百姓“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普通生活,承载着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坐落于金山区朱泾镇的万安市场是上海最大室内农贸市场,日常时就客流盈满,逢年过节更是人头攒动。近日,熙熙攘攘的万安市场走上了升级改造之路。


图说:万安市场改造后效果图。朱泾镇供图(下同)

从路边摊到“标准间”

在奔涌向前的时代洪流中,农贸市场映射着城镇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万安市场也经历了几轮更新换代。

20世纪50年代,朱泾镇无固定集市贸易场所,经营户都是走街串巷沿街叫卖销售商品。进入80年代,政府安排朱泾镇公园路为集市贸易区,设有临时摊位、门面房,高峰期达200多个摊位,农贸市场初见规模。1989年,新建的万安农贸市场投入使用,场内有200多个固定摊位,100多个临时摊位。1999年,根据朱泾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新建万安商业广场,建筑面积22808平方米,交易区分为两层,二楼为商业用房,底楼为农贸市场,市场内经营肉类、副食品、淡水产等11个大类,279个固定摊位,60个自产自销临时摊位。2001年,底楼农贸市场有偿转让给上海金山市场有限公司,其中大厅10000平方米。经过标准化市场改造,上海金山市场有限公司下属万安市场成为上海最大室内农贸市场。“在万安市场没有买不到的菜。”这是流传于居民之间的一句话,也是居民对万安市场的肯定和认可。


图说:20世纪的万安农贸市场

老菜场的蝶变新生

时光更迭,这座陪伴居民走过无数个春秋的老菜场,面临着硬件设施老化、品牌商业不足、缺乏智能化等问题。为了让居民的“菜篮子”拎得更放心、更舒心,万安市场改造项目应运而生。改造后的万安市场在保留农贸市场原有“烟火气”的同时,通过设计创新和智慧化手段,融入现代“时尚感”,围绕朱泾镇“15分钟社区生活圈”,打造出购物消费、生活娱乐、文旅体验等多元业态为一体的混合型市集空间,实现城市与菜场风貌相连接,历史与现代生活相连接,成为浦南全新的生活品质栖息地。


图说:万安市场改造后摊位效果图

据悉,此次改造将对原有摊位进行重新排布,干湿分离,将海鲜水产等容易产生积水的行业进行归类整合,并在该区域安装换气系统,有效改善农贸市场内潮湿及异味问题。市场大厅内空间流线四通八达,各业态的排布呈现开放、半开放的组合,打破传统菜市场常规布局,让进入市集的消费者能感受到更多的展陈购物体验。

除了提升购物“舒适度”外,上海金山市场有限公司全面提升服务质效,持续优化服务体验,市场内划出了专门区域设置经营户之家,给经营户提供一个就餐休息的空间;还将引入便民服务,为顾客提供维修、洗衣、理发、照相、家政等服务。

告别“老破旧”“腥臭湿”,升级“高颜值”“生活气”,万安市场的蝶变新生也让朱泾这座宜居之城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通讯员 姚丹萍 新民晚报记者 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