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记者 吴淋姝 编辑 刘倩 刘锦文 雷秀坤 校对 李立军

当地时间6月24日,韩国京畿道华城市Aricell电池厂发生严重火灾。 截至25日,据央视新闻报道,事故已造成23人死亡,初步判断其中有中国公民17人、老挝公民1人、韩国公民5人,另有8人在事故中受伤。

事故建筑物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三层建筑,工厂内存放有超过35000块电池。火灾是如何发生的?

━━━━━

监控记录火灾发生时刻

25日,涉事电池厂火灾事发时的监控录像公开。

视频显示,事发时,位于厂房二楼堆放电池成品的区域突然冒出白烟,察觉到异常的现场工作人员随即开始寻找冒出白烟的电池组,在发现白烟并挪动电池组的过程中,电池堆放区域开始燃烧并发生爆炸,烟雾瞬间大量蔓延。现场工作人员试图用灭火器扑灭火情,但未能成功,大量烟尘伴随着爆炸和火光吞噬了整个车间,位于二层的工作人员最终未能及时逃出。

另一段拍摄于厂房外面的视频显示,觉察到异样的位于厂房一层的工作人员逃离到户外,而仅仅十几秒后,监控镜头便被弥漫的烟雾完全覆盖。

火灾发生时现场火势猛烈,并伴随着锂电池爆炸的声响。记者在距离事发现场300米左右外的草坪附近依旧能看到很多被烧焦的锂电池外壳。

━━━━━

韩国警方:将采集遇难者DNA确认身份

据韩联社报道,当地消防部门表示,截至当地时间6月25日14时许,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确认的23名死者中,包括17名中国人,5名韩国人和1名老挝人。另有8人受伤,其中2人伤势严重。


▲6月25日,搜救现场。图源:韩联社

25日中午,警方、消防、法医和其他政府官员组成的小组在火灾现场展开联合调查。救援人员计划继续在烧焦的工厂内搜寻,看看是否还有其他遇难者。警方要求对遗体进行尸检,以确定死因。此外,警方已对电池公司负责人和其他相关四人进行调查,并对他们实施了海外旅行禁令。

韩国外交部的一名官员表示,外交部计划与相关国家的驻韩外交使团密切合作,为受害者及其家属提供支持。

截至目前,遇难者中仅有两名韩国人的身份得到确认,其余人的遗体在火灾中严重损毁,无法辨认。一名警方官员表示:“我们计划从遇难者身上采集DNA来确认他们的身份。”他补充说,由于遇难者大多是外国人,这一过程可能需要一些时间。

一名在韩国务工的中国人告诉新京报记者,韩国工厂的最低时薪是9860韩元,一个月在不加班的情况下,税后到手大概190万韩元,折合人民币约9900元,“加班的话额外有加班费。”

新京报此前报道,涉事电池厂的工人大多是来自中国东北的朝鲜族女性,年纪多在30岁至40岁之间。

━━━━━

在韩中国律师:若事故重大,可追究雇主刑事责任

6月25日下午,专注涉韩业务的在韩律师、吉林莲盛律师事务所主任崔莲花告诉新京报记者,此次事故基本可认定为“工伤”,中国籍工人的签证类型包含F-4、H-2等。在韩国,工伤的相关法律涉及《重大灾害处罚法》,“这是追究雇佣主刑事责任的法律。”另一个是《产业灾害补偿保险法》,“这是产灾补偿相关法律。”

崔莲花表示,若是“日当”(日结)临时工,也可以申请理赔,“但具体需要看雇佣协议。”

关于具体赔偿方式,吉林莲盛律师事务所金毅律师认为,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因公司的火灾导致职工身亡,在韩国很容易被认定为“产灾”。向“勤劳福祉公团”(韩国审核和支付产灾的机构)申请产灾理赔,只能获得未来所得的70%。若公司对事故有过错责任,可以通过与公司协商或是提起民事诉讼。若公司有投勤灾保险,可索要剩余的30%以及精神损害赔偿;若未加入,公司需自行赔偿。

若事故重大,公司可能被认定为重大灾害的责任方,可追究雇主的刑事责任,遗属还有可能得到额外的刑事和解金。“在韩国遇到此类事情,不能只走产灾理赔这一个程序,还有必要考虑与公司协商、提起民事诉讼或刑事和解谈判。”

值班编辑 康嘻嘻

回应

星标“新京报”

及时接收最新最热的推文

点击“在看”,分享热点

如果可以,请点点底部广告给小编加鸡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