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OpenAI于25日公布的信息,7月9日起,OpenAI将采取额外措施,阻止来自非支持国家和地区的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流量。OpenAI官网显示,支持访问API服务的国家和地区总计188个,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均未在列。

消息传出当天,昆仑万维(300418.SZ)旗下天工开放平台急忙面向OpenAl API用户推出“一键搬家计划”,提供1.5亿Tokens的API调用资源(包括天工2.0及天工3.0大模型),并提供天工迁移专属服务技术支持。

26日,昆仑万维午后拉升,收盘时涨14.35%,报34.26元。而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泼天富贵”,昆仑万维方面仅表示,OpenAI对中国API“停服”对公司影响不大,不确定市场怎么解读。后续用户是否转投天工,还要看市场选择。

大模型厂商集体“抢生意”

钛媒体APP注意到,昆仑万维此言不虚,虽然市场普遍认为OpenAI停服对于国内AI大模型公司而言是大好机会,但究竟能为昆仑万维带来多少收益却很难预测。

一方面,OpenAI停服中国API对国内开发者的影响并不巨大;另一方面,国内大模型市场本就处于内卷状态,消息发出后,各路大模型玩家更是纷纷出动“跑马圈地”,竞争相当激烈。

事实上,OpenAI的网页端、设备端以及API接口等服务一直以来都不支持中国用户访问。且除了IP地址管控之外,其更严的阻挡措施在于银行卡、信用卡等支付方式上,致使中国用户始终难以使用其付费服务。本次只是OpenAI首次以更公开的形式明确管控和禁止事宜。

有业内人士表示,OpenAI此番表态对国内开发者而言,总体来说不是一件影响巨大的事,因为还有很多渠道可以搭建,可能仅有部分个人开发者迁移或重建服务的过程会繁琐一些。目前已经有部分开发者在相关社区和平台上讲解应对方法。由此看来,究竟有多少用户会转投国产大模型还是问号。

此外,为了抓住眼下这一“窗口期”,争取到更多的开发者用户,除昆仑万维外,其他国内大模型厂商也密集上线迁移方案,集体“抢生意”。

例如,智谱AI第一时间推出OpenAI API用户特别搬家计划,将为开发者提供1.5亿Token(5000万GLM-4+1亿GLM-4-Air)以及从OpenAI到GLM的系列迁移培训。对于高用量客户,智谱还提供与OpenAI使用规模对等的Token赠送计划、与OpenAI对等的并发规模等。

通义千问发布官方信息表示:将为OpenAI API用户提供最具性价比的中国大模型替代方案,并为中国开发者提供2200万免费Token和专属迁移服务。

由李开复创立的零一万物也在同日发起“Yi API二折平替计划”,面向OpenAI用户推出平滑迁移至Yi系列大模型的服务。据悉,目前注册使用Yi API的新客户,零一万物立即赠送100元额度,帮助用户完成平稳过渡;平台充值还将赠送 50%到账额度,上不封顶。

同时,百川智能则宣布推出OpenAI零成本迁移计划,将为参与用户免费赠送1千万Token,Assitants API免费使用。而硅基流动则直接宣布Qwen2-7B、GLM-4-9B、Yi-1.5-9B等顶尖开源大模型永久免费。

在此背景下,面对众多“橄榄枝”,开发者最终是否会选择昆仑万维的天工大模型,还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值得一提的的是,目前国内大模型市场相当“卷”。一个月前,DeepSeek与字节跳动宣布大模型降价,随后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科大讯飞、智谱AI等企业也相继加入“价格战”。有业内人士表示,市场整体处于供大于求状态。

大模型持续“烧钱”,一季度由盈转亏

资料显示,昆仑万维于2023年4月发布“天工1.0”大模型,2024年2月发布“天工2.0”、4月发布“天工3.0”。山西证券本月在研报中表示,“天工3.0”采用4000亿参数的MoE架构,是当前全球模型参数最大、性能最强的开源MoE模型之一,目前天工AI日活人数已超100万,国内仅次于文心一言和豆包。

不过众所周知,训练大模型相当“烧钱”。从投入角度看,2020年至2023年,昆仑万维的研发费用由1.66亿元增长至9.68亿元,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由6.06%升至19.69%。今年一季度,其研发费用为3.49亿元,同比增长104.4%,占营收比重已升至28.87%。

在此背景下,昆仑万维的盈利压力逐渐显现,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1.87亿元、扣非净利润-1.94亿元,同比均由盈转亏。

昆仑万维此前也坦言,AGI与AIGC相关技术及应用的研发、部署和维护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且产业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不确定性较高。如果相关投资未能在预期时间内产生回报,可能导致公司面临亏损风险。

从股价来看,自从昆仑万维去年开始投入AI业务后,股价曾一路飙升并于去年5月来到高点70.66元,然而随着实控人前妻减持套现等消息传出后,其股价在两个月内急速下跌。截至6月26日收盘,昆仑万维报34.26元,较去年高点已经腰斩,总市值422亿元。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翟碧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