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盒马也开了“打工人食堂”
一顿午餐9块钱

打工人的“穷鬼快餐”又多了一个选择。

9元的梅州腌面,19.8元的三菜快餐、16.8的猪杂汤......最近广州的盒马推出了“平价快餐”系列。商务套餐、潮汕粿条、客家腌面、老广烧腊、牛排肉脯,品类应有尽有,客单价基本上都在人均30元以下。


一整排的“盒马自营”快餐,有商务套餐、麻辣烫、粿条等,客单价在9-30元左右。摄图:内参君

午饭时分,位于保利时光里的盒马,就餐区满满当当,聚集了一大批在周边上班的年轻人。吃面的、干饭的,大家很高效地“搓完一顿”。

商务套餐区的工作人员告诉内参君,这些快餐摊位运营有一小段时间了,所有菜品都是现做的。午餐比较受欢迎,可选择的品类也比较多。晚餐也提供,菜品种类相对较少。


中午饭点,盒马“小食堂”就餐的人非常热闹,一拨又一拨。摄图:内参君

盒马采购负责人向媒体表示,盒马平价午餐的品质有严格把关,例如,烧腊的合作商家供应商来自广州有一两百家连锁门店的大品牌;各种食材、佐料都可以追根溯源。

跨界餐饮对盒马来说并不新鲜,盒马早期就入驻了大量的小餐饮商家,也提供海鲜加工服务等。这回的“平价快餐”系列,既有品牌入驻的形式,也有盒马自营,一排小档口都是穿着盒马工作服的工作人员。

2

便利店们“明抢”快餐生意

“CBD的饭没有灵魂,不如去吃便利店。”

在午饭价格水涨船高的当下, “便利店+餐饮”能更大程度发挥午餐“质价比”,消费者青眼有加,便利店们自然不放过这块“蛋糕”。

去年年底,全家推出了全新的5.0店型,从现制红烧牛肉面、热压三明治到烤肠、红薯、抹茶蛋糕,根据消费者日常生活中的多元化需求,提供多元化商品。将餐食作为锚点的“热气小灶”,抚慰了不少“打工人”的心。

今年4月,7-11便利店在广州开设了一家“打工人专属小食堂”(Food Bar),提供从轻食、卷饼到汉堡、炸鸡等多种现制鲜食套餐,套餐价格也十分“美丽”:消费者花费9.9元即可获得照烧鸡排吐司三明治+豆浆,而猪排咖喱饭+可乐也仅需22.9元。

这家与众不同的“七仔”甫一上市,就从“食堂”升级成为了无数打工人心中的“天堂”。


事实上, “抢食”餐饮这块蛋糕的,远不止便利店。

被誉为零售界标杆的胖东来,也是餐饮界的“隐藏大佬”。DL美食汇、DL铁板烧、DL湘菜馆、DL麻辣香锅、DL麻辣烫……从快餐、火锅、烧烤到甜品、烘焙,丰富的品类配合真材实料、现制现售的透明服务,让“DL”成为了无数食客心中“美食宝藏”的代名词。

无独有偶,今年2月,永辉超市在福州开出店内食堂,仅需15元左右,就可以完美解决一顿午饭。实际上,去年年底,永辉超市就在武汉的两家门店内设置了“小辉食堂”,彼时就吸引了诸多消费者前去就餐,以其便宜新鲜的特点,被称为“打工人的第二个家”。

从把意式肉丸配果酱的瑞典风味传遍全球的宜家餐厅,到将在7000+家门店上线现制咖啡的安踏,乃至最近落地三里屯的时尚品牌Maison Margiela Café,跨行做餐饮,用食品吸引、留住消费者,正在成为更多赛道的共同选择。

3

政策推动,各行积极跨界餐饮
“火拼”局面一触即发

对便利店、商 超等零售业而言,餐饮无疑是块“香饽饽”。

一方面,餐饮业务给便利店们带来了极高的利润。日资便利店40%-60%的营业额都来自于鲜食。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7-11在中国市场的鲜食商品的销售占比40%,毛利占比达60.4%。

为了获取更高的业绩,便利店已经将触角伸到了一日三餐。更有甚者,全家5.0版本甚至已经占领了早餐、午餐、下午茶、晚餐和宵夜这5个时间段。

另外, 商超借力低价餐饮来解决“流量之痛”。 新零售专家鲍跃忠表示:“现在很多超市通过增加餐饮业务来解决困难。餐饮高频且刚需,能够解决客流不足的问题。“


相较于餐饮业本身,商超便利店等零售品牌跨界做快餐,一大优势就是拥有天然的品牌效应。另一优势就是供应链,比如在米面粮油方面已经拥有成熟供应链。还有一些便利店企业甚至自建供应链,比如罗森自建了中百大厨房,Today便利旗下天翼鲜食食品有限公司等。

“说跨就跨”的背后,也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支持。

此前,内参君在一文中提到,最近半年,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针对餐饮的利好政策。

比如,5月10日,上海在2023年12月起施行的《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施行《上海市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实施办法》,取消了对如拍黄瓜、泡茶等简单制售行为的专间设置要求,进一步放宽餐饮企业限制条件,刺激消费活力。


各行各业积极跨界餐饮,首先入局的就是咖啡、甜品,以及快餐等门槛较低,体量较轻的赛道。 尤其是小成本、小利润的快餐门店们,正面临“强敌环伺”的局面。

4

快餐赛道何时能“卷到头”?

一面顶着业内“处处9.9元”的极卷压力,另一面又是各行各业的“跨界打劫”。快餐赛道,难之又难。

一位从业者表示:“餐饮的竞争对手越来越多了,给一些没有创意的刚需型餐饮,带来很大的打击。”尤其在最近一年左右,许多快餐店陷入了一味的价格战,面对便利店这类“低价强敌”时,更是乏善可陈。数据显示,2023年1-4月,快餐门店的存活率只有55%,低于大部分其他品类。

在“对战”便利店等跨界业态之时, 传统的 夫妻老婆店, 在产品研发、品控、价格等方面几乎无“还手之力”。 更遑论餐饮小白们,极有可能只能进场“送人头”。用传统的逻辑做快餐,几乎难有生路。如果不希望被“收割”,必须打破当下的价格围城,做出差异化。

“价格战不会停下来,只会更高级。”一位快餐老兵告诉内参君。

换句话说, 如今快餐行业的竞争维度早已升级,不是一家简单的门店之争,而是背后一整套供应链、运营系统的竞争。价格战还会持续 ,无论是便利店们的“平价食堂”,还是必胜客们的“平价餐厅”,都是一种降维打击。

萨莉亚式的“极致性价比”受到了极大的推崇,不可忽视的是,它是建立在“极致的供应链”,以及“极致的运营模型”之上。也就是迈克尔·波特提到的“总成本领先”战略。 以高效且规模化的生产,最大限度地降 低成本,保证高性价比的同时,也保证了优质的体验。

能够在便利店等跨界“强敌”的围攻下闯出来的, 一定是高品质、 高性价比、有特色的“六边形品牌”

欢迎大家分享并推荐我们的文章。

亲爱的读者朋友,微信改了推送规则,不星标就会收不到我们的最新推送! 星标《Foodaily每日食品》公众号,及时接收每日新鲜的推文 ,希望我们像以前一样,每日相见!


作者:内参君;来源:餐饮老板内参 (ID:cylbnc ),转载已获得授 权。

封面图来源:餐饮老板内参 。
转载授权及媒体商务合作:Amy 微信(13701559246);加入社群:Cherry 微信(15262433826)。

相关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