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只五年持有的养老FOF即将清盘。

6月18日,嘉实基金公告称,若截至2024年6月25日日终,旗下嘉实养老目标日期2045五年持有期FOF的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两亿元人民币,则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

澎湃新闻记者发现,嘉实养老目标日期2045五年持有期混合(FOF)或将成为年内第5只退出市场的养老FOF基金。2024年以来,已有4只养老FOF基金因规模不达标而清盘。

Wind数据显示,在截至目前清盘的22只FOF基金中,有13只为养老FOF产品,占比高达59.09%,其中有11只养老发起式FOF产品均未能通过“三年大考”。

另一方面,还有15只养老FOF发起式基金成立于2021年6月25日至2021年底之间,在今年至年底等待着面临“三年大考”。从上述15只基金今年一季度的规模来看,或也难以突围三年之约的规模困境。

“渠道推不动,投资者不愿买。”一位基金内部人士坦言,当下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发展养老FOF新模式,比如增加跨境投资和另类投资,以及探索低费率模式等。此外,也应加大对养老FOF年度绝对收益和长期业绩考核,控制基金大幅回撤。

年内15只养老FOF将面临“三年大考”

6月18日,嘉实基金公告称,旗下嘉实养老目标日期2045五年持有期混合型发起式基金中基金(FOF)(下称“嘉实养老目标日期2045五年持有期FOF”)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

公告显示,嘉实养老目标日期2045五年持有期FOF的基金合同生效日为2021年6月25日,基金合同生效之日起三年后的对应日为2024年6月25日。若截至2024年6月25日日终,上述基金的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两亿元人民币,则触发上述《基金合同》约定的终止情形,《基金合同》自动终止,基金管理人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基金合同等规定对该基金进行清算。

从业绩来看,截至2024年6月14日,嘉实养老目标日期2045五年持有期FOF的总回报为-20.52%,近两年回报为-14.33%。


澎湃新闻记者发现,嘉实养老目标日期2045五年持有期混合(FOF)或将成为年内第5只退出市场的养老FOF基金。2024年以来,已有4只养老FOF基金因规模不达标而清盘。

具体来看,中信保诚养老目标2035三年持有FOF、平安养老目标日期2045五年持有FOF和鹏华长乐稳健养老目标一年FOF,分别在今年3月、4月、5月清盘,浦银安盛养老2040三年持有FOF也于今年1月结束清算。上述4只养老目标FOF均因规模未能超过2亿元而退出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据澎湃新闻记者统计,在截至目前已清盘的22只FOF基金中,有13只为养老FOF产品,占比高达59.09%,其中有12只产品为发起式FOF。而除了浦银安盛养老2040三年持有FOF外,其余11只产品均未能通过“三年大考”。


注:除国联安安享稳健养老一年外,其余12只标黄的均为养老FOF发起式基金

所谓“三年大考”,即指发起式基金在募集时,发起资金提供方将认购基金金额不低于1000万元,且持有期限将不少于3年。而在三年后的对应日,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2亿元,基金合同自动终止。

据Wind数据统计,有25只养老FOF产品成立于2021年6月25日至2021年底之间,其中15只为发起式基金,在今年至年底将面临“三年大考”。截至今年一季度末,15只将面临“三年大考”的养老FOF发起式基金的资产净值均低于2亿元,自成立以来收益率全员告负,最高累计亏损达25.15%。

其中,博时基金旗下产品便占据4席,分别为博时养老目标日期2035三年持有、博时养老目标日期2040五年持有、博时养老目标日期2045五年持有、博时养老目标日期2050五年持有。


注:标黄的为15只将面临“三年大考”的养老FOF发起式基金

探索发展养老FOF新模式

对于产品始终长不大的规模,目前养老FOF的持营难点在哪?

“渠道推不动,投资者不愿买。”一位基金内部人士坦言,渠道推不动的原因在于产品的大众接受度有限,不如权益类或固收类产品。目前投资者也不太愿意投资长期的产品,对产品的流动性需求更高。此外,可供投资者选择的养老配置项目也很多,比如说保险、黄金投资等。

“一方面,养老FOF产品还是偏权益类的,当前投资者对A股和基金行业的信任度并不高,而对于养老金,大部分投资者都属于低风险偏好;另一方面,投资者对第一批养老FOF的投资体验感一般,再加上十几年、几十年的养老投资周期和正常投资者能适应的持有周期错配较大。”另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沪上某基金策略分析师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整体来说,养老目标基金是一类依托于特定养老场景的基金品类,在个人养老金账户推出前,是没有合适业务场景的,加上产品本身也比较复杂,因而其推广难度是要显著大于其他类型公募基金的。随着个人养老金业务于2022年落地,养老目标基金才获得了专属的业务场景。

“但是目前由于受到每年每个人1.2万元税延额度的限制,因而短期内规模也暂未出现爆发性增长。不过,个人养老金业务有明确‘按年积累’的属性,因而养老目标基金也有望随着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发展而不断获得资金流入,实现规模的稳步增长。”上述人士补充道。

“过去个人投资者的养老投资相对来说偏好于波动更小的产品。向未来看,养老投资加入权益资产且比例越来越高是一个大的趋势。因此,需考虑未来加大对养老基金的研究,丰富其投资策略。”一位公募人士认为,当下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发展养老FOF新模式,比如增加跨境投资和另类投资,以及探索低费率模式等。此外,也应加大对养老FOF年度绝对收益和长期业绩考核,控制基金大幅回撤。

另一位公募内部人士则表示,基金本身就提倡长期投资理念,养老FOF产品的投资期限更是长达十几年,当前阶段市场经历震荡调整,但从长期维度看企业盈利修复和市场信心修复只是时间问题,未来市场机会和收益积累需要多一份耐心和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