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75年来,人民政协积极投身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探索改革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与共和国同经风雨、共铸辉煌。实践充分证明,人民政协制度具有多方面的独特优势,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力量。在2023年12月召开的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和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以宏阔的历史视野、深远的战略考量,强调人民政协“要发扬优良传统,牢记政治责任。”这为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赓续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人民政协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于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斗争,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辉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进行的伟大创造。人民政协在丰富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形成了许多具有鲜明特色的优良传统。这些优良传统是人民政协性质定位和优势作用的集中体现,是激励我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宝贵精神财富。深入研究、深刻把握人民政协优良传统的丰富内涵,守正创新、继往开来,才能在新征程上把人民政协制度坚持好,把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好,切实肩负起落实下去、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

坚守初心,矢志不渝。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成立人民政协时的初心所在,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人民政协作为政治组织,要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作为始终恪守的根本政治原则,贯穿到政协履职全过程、各方面,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通过有效工作,在新征程上更好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引导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共同落实党中央对人民政协的领导和对政协工作的要求,在道路、方向、目标上形成统一意志和步调,始终同中国共产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

崇尚学习,加强引领。人民政协在学习中走到今天,更要在学习中走向未来。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要牢牢把握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这个中心环节,善于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发扬注重学习、崇尚学习的光荣传统,始终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牢固树立“学习就是履职,履职必须学习”的理念,坚持不懈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要常态化开展委员读书和理论学习及政治培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抓实深化、内化、转化工作,使广大委员和界别群众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聚焦中心,履职为民。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始终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下谋划和开展工作,是人民政协履职的宗旨理念和基本遵循。只有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职尽责,才能永葆生机活力。要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民生改善作为重要着力点,发挥界别优势,大兴调查研究,加强人民政协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等功能建设,切实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广大政协委员要坚持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情怀,把事业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扎实开展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和委员履职“服务为民”活动,深入一线了解人民群众的愿望诉求、政策实施的难点堵点,提高议政建言前瞻性和精准度,更好服务科学民主决策,助推决策部署落实,以实干实绩交出让党和人民满意的“委员作业”。

商以求同,协以成事。人民政协在协商中促进广泛团结、推进多党合作、实践人民民主,既秉承历史传统,又反映时代特征,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特点和优势。人民政协作为专门协商机构,要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行职能全过程。要准确把握政协性质定位,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促进不同思想观点的充分表达和深入交流,做到相互尊重、平等协商而不强加于人,遵循规则、有序协商而不各说各话,体谅包容、真诚协商而不偏激偏执,着力营造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又理性有度、合法依章的良好协商氛围和协商文化。要从制度上保障落实“协商就要真协商”的重要要求,在真诚协商中推动形成自内而外、由知到行的工作格局,使决策和工作更好顺乎民意、合乎实际,不断提高协商民主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团结奋斗,凝心聚力。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爱国统一战线和全国人民大团结在组织上完全形成。人民政协作为大团结大联合的象征,要切实履行新时代赋予人民政协的职责使命,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发扬“团结-批评-团结”的优良传统,有效运用制度优势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要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特点和规律,增强团结联谊、谈心交流等工作实效,积极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宣传政策、解疑释惑、凝心聚力、促进团结的工作,善于用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和生动实践鼓舞人、激励人、感召人,不断提升共识度、拓展团结面,促进全体中华儿女紧密团结起来。要发挥人民政协在对外交往中的作用,宣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善于求同存异、聚同化异,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汇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办公厅。本文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广西研究基地课题研究成果)

作者:张庆岩 胡海波 程志浩 丘少蓉

文字编辑:王琰

新媒体编辑:孙柏月(实习)

审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