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生命健康孵化基地在普陀正式启用。孵化基地位于普陀区桃浦镇李子园大厦,过街即达同济大学医学院、同济大学科技园普陀园、同济大学附属天佑医院。至此,以同济大学为核心,普陀区布局环同济生命健康产业带已初具规模:聚焦生命健康的高校“策源核”,园区“转化核”,医院“场景端”已然形成了产业集聚孵化的“黄金三角”。


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生命健康孵化基地在普陀正式启用


普陀同济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设立意向签约

记者了解到,这处生命健康孵化基地近5000平方米,集企业孵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企业办公等多生态服务为一体。基地启动当天,首批由同济医学院教授牵头的科创企业正式签约入驻。


首批入驻企业签约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当天同步还成立了同济科技园生命健康公共研发服务平台,这意味着,以同济科技园普陀园为基点,全市首创,实现了精准链接高校资源和生命健康企业研发需求——同济大学医学院的大型分析仪器设备、实验动物中心科研资源等将面向社会企业开放。



同济科技园生命健康公共研发服务平台成立

“2020年,伴随着同济大学医学院整体搬迁至沪西校区,不仅为普陀区和同济大学新一轮区校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迎来了医学院在软硬件设备上迭代的新契机。”同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石振明介绍说,推进环沪西校区医学与生命科学科技园区的建设是大学未来的战略发展目标之一,这次在新载体启用的基础上,大学将高校的实验室资源、科研设备开放给社会共享,助力区校合作持续深化、服务区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公共研发服务平台的开放,为生命健康领域的企业送去了真正的福音。“不论是新药研发,还是医疗器械的研发,绕不开的就是实验动物、大型设备,科创企业不论是采购大型设备还是自己建设动物实验中心,都是投入不菲的重型资产,找第三方社会化的实验室、找设备是我们的刚需。”一位生命健康产业科创企业代表介绍说:“如今高校的资源可以通过科创园区对我们开放,不仅价格相比社会化机构要实惠,高校的科研工作人员的相关服务质量也更有保障。”


同济科技园科技金融服务站成立

活动当天,还进行了普陀同济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设立意向签约,成立了同济科技园科技金融服务站。为这处生命健康产业孵化基地率先配套了金融“活水”。下一步,同济科技园将联合银行、基金、投资机构,通过园区科技金融服务站这一平台,不断完善科创金融生态圈,共同赋能园区科创企业发展。

第三届“天骄湾杯”创新创业大赛、生物医药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暨知识产权培训班也于当天同步启动。从科创路演、高层次人才培养等多方面为生命健康科创企业完善科创生态体系。


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生命健康孵化基地内

据介绍,今年是普陀区与同济大学区校合作建立15周年。同济科技园普陀园作为区校合作的重要基点,自2009年区校合作以来,已为普陀科技创新和产业集聚发挥了重要作用,税收贡献总额超过了4亿元,单位面积税收贡献在全区名列前茅。近几年发展尤为迅速,2023年,园区企业总营收突破30亿元,培育了如致慧医疗、施江医药、天舟晶度、优祺生物等一批原创性、颠覆性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普陀区副区长王珏,同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石振明出席启动仪式。

丁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