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中央红军不得已开始战略转移,由于结核病严重,无法行动的 瞿秋白 被迫留在了苏区,跟着两万红军就地打起了游击。

然而在缺乏根据地支持的情况下,两万红军越打越少,仅仅几个月都锐减到了几千人。

面对随时都可能全军覆没的危险,瞿秋白和陈毅、项英等人经过商议,决定化整为零分散突围。

瞿秋白和何叔衡、项英、周月林几个中央领导被分在一个小组,计划从江西进入福建,然后再想办法逃到香港。



然而就在他们走到福建长汀时,一行人被国民党重兵包围,走投无路之下六十多岁的何叔衡跳崖自杀,其余人则被抓进了监狱。

国民党起初怀疑几人是共产党,但瞿秋白在审讯中始终坚称自己是一名医生,由于他衣着得体文质彬彬,国民党信以为真,提出只要交了赎金就能出去,然而还没等筹到钱,瞿秋白就被叛徒出卖了。

1935年6月,年仅36岁的瞿秋白英勇就义,之后党中央多次调查过瞿秋白被出卖的真相,但始终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证据。

就连抓捕并杀害瞿秋白的宋希濂也不清楚到底是谁告的密,那么到底是谁出卖了瞿秋白先生呢?

瞿秋白被留下的真相

起初中央怀疑是和瞿秋白一起入狱的周月林,因为瞿秋白入狱后,周月林曾被国民党的一个营长保释出去过。



虽然时间很短,但没人知道那段时间发生了什么,周月林也无法为自己证明,因此新中国成立后,尚在人世的周月林被判了12年有期徒刑。

然而1979年国民党在台湾发行报纸时,却提到了四十年前瞿秋白被捕的真相,叛徒并不是队伍中的任何一个人,也不是我党同志,而是一个糟糠之妻。

就如宋希濂在功德林里供述的一样,瞿秋白身份被曝光是因为一个女人,但没有人想到,她会是当时福建省委书记万永诚的妻子徐氏。

因为这个人本来并不认识瞿秋白,完全只是由于一次偶然的求助,没想到却成了瞿秋白的杀身之祸。

1934年,在李德博古的错误指挥下,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遭到重创,不仅没能击退蒋介石数十万大军,反而导致根据地几乎全部沦陷,包围圈越缩越紧,为了保存革命的火种,党中央决定进行战略性转移。



当时瞿秋白在中央苏区任教育部长和中央委员,是我党重要的领导人之一,因此为了安全起见按理是一定要跟随中央机关行动的。

但可惜的是,民国时期常见的肺结核拖累了他,导致他根本无法正常行动,这种情况下要跟上急行军的部队几乎不可能。

不过尽管情况危急,但毛泽东和周恩来还是反复要求带上瞿秋白,然而当时中央内部博古一家独大,他拒绝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的请求,无可奈何的两人只能含泪与瞿秋白告别。

大部队出发当天,不知情的陈毅发现队伍中没有瞿秋白,感到非常不可思议。

于是在驻地找到留下来的瞿秋白,硬要把自己的马塞给他,要求他必须跟随大部队一起转移。

但此时瞿秋白病情很重,他对陈毅摆了摆手说

“身为共产党员,我应该服从组织的命令。”



他态度坚决,陈毅拗不过,便把马让给了年长的徐特立,就这样瞿秋白没有跟随长征,留在了陷落的中央苏区。

瞿秋白被捕

大部队撤走了,留下来的两万红军没有支援,又始终面对着国民党军的“围剿”,日子只会变得更加艰难。

1935年2月陈毅、瞿秋白、项英等人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将红24师剩余兵力分散到苏区,开展游击战争。

由于瞿秋白、何叔衡等人身体状况较差,且项英的妻子张亮即将临盆,无法适应游击战的需要。

因此经过决议几人组成临时小组,伪装成香港客商,开始向外“突围”。



瞿秋白这支队伍基本都是病人、孕妇,不仅行动起来非常困难,而且还没有自卫能力,这样基本不可能到得了香港。

为了穿过敌人的封锁线,他们晚上在山林里摸索前进,白天则躲起来休息,经过4天4夜的昼伏夜出才终于到了福建境内。

然而福建省内国民党士兵盘查得更严,一行人外形特殊目标又太大,早晚会暴露身份。

经过思考瞿秋白几人联系上了我党的福建省委负责人,由福建省委安排一些战士护送小组离开福建。

不过就算有一个师护送,瞿秋白几人一旦被发现也不可能安全离开福建,何况区区200人的小队。



因此瞿秋白的想法是让战士们装扮成国民党士兵,以押送的姿态带他们骗过关卡。

这个方法很好,如果是一般的队伍可能用不了几天就突围出去了,但这个队伍里又是肺结核又是孕妇,根本没法子长距离行走。

而假扮成国民党的红军战士怕被识破伪装,也不敢对几人太好,只能在没人的地方照顾。

然而尽管一行人万分小心,却还是露出了马脚,队伍经过几天行军走到了福建长汀县的一个小山村。

这个地方非常偏僻,大家决定休息一下等到下午再继续赶路,红军战士趁休息的时候也开始照顾几人,没想到这一幕却被一个地主发现了。

这个地主以前被红军打过土豪,因此对红军恨之入骨,他发现负责看押的国民党士兵居然给犯人送水,觉得太不正常了。



于是就跑到附近一个国民党保安团的驻地报告了情况,保安团立刻派出一个营包围了上来。

看到大批的敌人冲上来,邓子恢第一个反应过来,他立刻丢下手中的碗,组织大家往山上撤,可谁知他们刚刚上山,就碰上了另一边的敌人,一行人边打边撤,又被压到了山下。

一番激战后,负责护卫的红军战士已经所剩无几,为了让同志们尽快突围,六十多岁的何叔衡拿着手枪独自吸引火力,最终纵身跳下了悬崖。

趁着敌人被何叔衡吸引的空档,瞿秋白等人急忙向反方向突围,然而敌人很快就追了上来。

此时瞿秋白已经病得面色苍白,完全没有体力支撑身体,自知无法突围的他让邓子恢赶快逃走,但邓子恢实在不想放弃,就冒着枪林弹雨滚下山坡,开枪为瞿秋白争取时间。

趁着这个机会,瞿秋白拖着病体艰难地爬进水塘,利用水草藏了起来。



可水塘实在太小,包围上来的敌人对着草丛来回搜索,还是发现了躲着的瞿秋白几人,事后保安团从瞿秋白几人身上搜到了不少港币和黄金,于是觉得瞿秋白几人肯定不一般,便把几人押到水口镇严加审讯。

根据出发时商量好的身份,瞿秋白自称林祺祥,一年前被红军俘虏刚刚逃跑又被抓了,多亏国军及时赶到。

可国民党自然不可能这么容易相信他,为了套出想要的真相,几天下来国民党对瞿秋白严刑逼供,几乎用上了能用的一切手段,但瞿秋白始终没有透露半点情报。

瞿秋白牺牲

见实在问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国民党也以为瞿秋白真的就是个普通人,就打算把他放了顺带从身上讹点钱。



为了尽快脱离危险,瞿秋白顺水推舟编了一份供词,并按要求提出了保释。

一旦保释金送到,瞿秋白就可以逃出魔掌,眼看希望就在前方,没想到还没等好友鲁迅和妻子杨之华筹到钱,蒋介石却先一步电令宋希濂立刻查出手下俘虏中谁是瞿秋白。

当时宋希濂的36师就驻扎在长汀,他当即就派人把“林琪祥”押到师部进行审问,在叛徒的指认下瞿秋白的身份最终暴露,随即瞿秋白被捕的消息登上了当天的报纸头条。

前面说过,出卖瞿秋白的女人是福建省委书记万永诚的妻子徐氏,而瞿秋白一行人刚进福建时又曾向万永诚申请帮助,如果是万永诚叛变,举报瞿秋白的应该是万永诚才对,为什么会是仅一面之缘的徐氏呢?

实际上万永诚根本就没有叛变,他在帮助瞿秋白一行人上路后,就在和国民党的战斗中牺牲了。



反而是他的妻子徐氏被国民党抓住,在狱中经历了严刑拷打,由于这个徐氏经不住监狱里的酷刑,就供出了刚刚认识的“大官”瞿秋白。

当时除瞿秋白在等待保释外,同行的张亮和周月林已经被一个营长和一个富商保释了出去,结果由于徐氏的举报,不仅瞿秋白的身份被识破,连张亮和周月林也被抓了回来。

当时负责关押瞿秋白的宋希濂后来回忆称,自己其实非常钦佩瞿秋白先生的才华和思想,完全没有想杀害瞿秋白的意思。

所以搞清楚瞿秋白身份后他立马就给瞿秋白找了医生,安排了一个相对更好一点的房间。

瞿秋白想要的纸、笔以及喜欢的书,宋希濂也都尽可能满足,但宋希濂很了解蒋介石的脾气,像瞿秋白这样的人物如果不能为己所用,他一定会想方设法除掉,所以宋希濂也想尽可能劝瞿秋白能转变立场。



然而萤萤之火岂能与日月争辉,为了伟大理想而奋斗的瞿秋白根本不会有半点屈服,在一段时间的关押后,瞿秋白非但没有改变立场,反而说服了不少36师的官兵。

这下蒋介石彻底没有耐性了,他打电话给宋希濂,严令他立刻处死瞿秋白。

1935年6月18号,瞿秋白收拾好面容,穿上妻子亲手做的衣服,提笔写下最后一首诗。

在宋希濂的注视下,从容地走上了刑场,无数群众慕名而来,想要看一看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战士。

瞿秋白席地而坐,昂首挺胸沐浴着最后的时光,只听几声枪响,瞿秋白倒了下去,那年他才36岁,距离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也才过去仅仅13年。

然而就是这短短的十余年革命生涯,却被他自己定义成了“历史的误会”。



历史的误会

我们都知道瞿秋白和毛主席非常要好,两人在文笔方面都是才华横溢前途非凡,然而革命的突然变化,完全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一下让瞿秋白这个书生无所适从。

早年间瞿秋白在北大读书时,曾加入过李大钊先生的研究会,对马克思主义有比较深的了解。

不过那时瞿秋白也还仅仅只是想做个读书人,根本没有想到几年后自己竟然成了党的领袖。

1920年瞿秋白进入《晨报》上班,由于他专修俄语所以被派到莫斯科担任驻外记者。

那时莫斯科已经在苏联的统治之下,对于这个全新的社会主义国度,瞿秋白充满了向往。



因此他又对共产主义有了浓厚的兴趣,一年后他在中国共产党驻莫斯科代表张太雷的介绍下,正式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2年迫于国内革命工作的需要,瞿秋白跟随陈独秀回国,此时国内的革命还处在风口浪尖。

让文采斐然的瞿秋白如鱼得水,他凭借优秀的写作能力成为了《新青年》的编辑,在文化战线上一路高歌猛进,唤醒了无数迷茫中的民众。

然而拿笔杆子的瞿秋白很快就遇上了“枪杆子”的问题,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事变后”,共产党人的处境岌岌可危,大量共产党人遭到屠杀,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此时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下,瞿秋白成了临时中央政治局的常委。



一下子成了我党最高领导人,瞿秋白也没有想到,之前他还只是我党的一名新闻工作者,现在却要带着大家和国民党真刀真枪地闹革命,这对他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

国共合作破裂后,党内有两个主要观点,一个是继续把主要力量放在城市效仿十月革命,另一个是保留革命力量开辟农村革命路线。

在当时第一次当政的瞿秋白也不知道哪条路是对的,执政手段又比较匮乏,于是很快就被“城市派”压了下去。

1928年瞿秋白被派往莫斯科后,基本已经算是离开了核心领导层,后来他又被解除了领导职务,彻底恢复了文人的身份。

脱离政坛后,瞿秋白回到上海的文学圈,认识了冯雪峰、鲁迅等文化名人,并以优秀的文学功力征服了鲁迅,两人成了亲密无间的好友。



后来听闻瞿秋白被捕后,鲁迅曾找到蔡元培希望他能向蒋介石求情,希望能饶恕瞿秋白性命。

但蒋介石的“军师”戴季陶对瞿秋白恨之入骨,利用蒋介石对我党“赤化”的恐惧心理,最终让蒋介石下令杀害了瞿秋白。

瞿秋白死后,鲁迅悲痛难当,一言不发地呆坐了很久,妻子杨之华也是哭得泣不成声。

当时党中央对于瞿秋白的遇害极其震怒,下令彻查到底是谁暴露了瞿秋白的身份,但所有人都不知道真相,以至于当因为西安事变国共再次合作,张亮和周月林被释放后再找到组织时,都被误以为成了叛徒。

无奈之下,两人最终离开了组织,过起了普通人的日子。



之后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杨之华成为全国妇联副主席,瞿秋白的悬案再次被中央提起。

然而当时张亮已死,唯一还活着的当事人就只有周月林和宋希濂了,不过两人也不清楚真相,如果不是1979台湾的那条消息,可能永远也不会有人知道徐氏才是真正的叛徒。

结语

其实瞿秋白始终都是一个文人,只不过是国家的命运呼唤着他,需要他去革命去战斗。

他虽然不懂政治也不懂军事,在革命的巨浪中始终找不到自己的方向,但当国家需要时他仍义无反顾地迎难而上,这不正是他作为共产党人的赤子之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