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光电股份(600184.SH)发布了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说明书(申报稿)的公告,公司拟定增募资不超12亿元,用于高性能光学材料及先进元件等项目。

钛媒体APP注意到,扩产是公司本次定增的主旋律。不过,在市场需求收缩、营收下滑以及产能利用率下降的背景下,公司本次募投项目的必要性存疑。

二级市场方面,截至6月20日收盘,公司股价报收8.57元,跌幅3.49%,当前总市值为43.6亿元。

光学市场需求收缩、产能利用率下降,公司仍欲扩产

据募集说明书显示,光电股份此次定增的发行对象包括公司控股股东光电集团、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中兵投资在内的不超过35名(含35名)特定投资者。其中,光电集团拟以现金方式认购3000万元,中兵投资拟以现金方式认购1.5亿元。

公司本次拟动用5.69亿元投向高性能光学材料及先进元件项目(下称项目一)、3.92亿元投向精确制导产品数字化研发制造能力建设项目(下称项目二)、2.39亿元用于补流,公司此次的募投项目均投向于公司主业。


公开资料显示,光电股份主要业务包括防务和光电材料与元器件两大板块。防务业务主要包括以大型武器系统、精确制导导引头、光电信息装备为代表的光电防务类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主要由西光防务开展。

光电材料与元器件业务主要包括光学玻璃材料及压型件、精密模压件、红外镜头等光学元器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由新华光公司开展。

其中,项目一是对公司现有光电材料与元器件业务的产能扩增项目,拟通过该项目形成年产高性能光学玻璃材料1560吨、非球面精密模压件3600万件、红外镜400万只的生产能力,相关产品将应用于智能驾驶、 智能可穿戴设备、红外成像等下游领域。

需要说明的是,光学材料作为光电技术产业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链上游为材料,中游为光学镜片、镜头及模组等光学元器件,下游为整体方案商,光学玻璃材料可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安防、汽车、医疗、国防等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

可见,公司光电材料与器件业务与下游终端应用领域的市场景气度密切相关。近两年,随着视频监控等传统光学市场进入相对饱和、存量盘整期,行业内企业多领域布局力度加强,市场竞争激烈程度进一步加剧。受传统终端光学市场需求收缩、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影响,公司光电材料与器件产品的收入整体呈下滑趋势。

2021年至2023年,公司的光电材料与元器件产品的收入呈现先升后降的态势,分别为7.14亿元、7.4亿元、5.76亿元,呈现先升后降的态势,2023年的收入规模甚至低于2021年的水平。

产能利用率方面,钛媒体APP注意到,公司光学玻璃产品产能及光电元器件产品的产能利用率均出现下滑,其中光电元器件产能利用率下滑较为严重,由2022年的91.91%下滑至2023年的72.2%。至于产能利用率下滑的原因,公司称主要受视频监控、投影仪等传统行业客户订单量下滑影响。


那么在市场需求收缩、营收下滑以及产能利用率下降的背景下,公司欲扩大相关产品的产能,其新增产能又能否完全消化?

已陷入亏损中

项目二旨在建设精确制导产品的研制保障和批量生产能力,兼顾工艺提升,统筹开展精确制导产品数字化能力建设,提升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及可靠性,该项目是对公司现有防务业务的产能扩增。

需要说明的的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防支出持续增长,国防预算在2021至2024年连续四年加速增长,2024年国防预算为16655亿元,同比增长7.2%。在此背景下,防务行业有望继续保持高景气度。

但光电股份的业绩表现却与市场背道而驰。防务业务作为光电股份的营收主力军,该业务近年来呈逐年下滑的趋势。2021年至2023年,公司防务产品实现的收入分别为25.67亿元、17.49亿元、16.01亿元。

主业表现不佳,光电股份整体营收规模也受到影响,由2021年的33.12亿元下降至2023年的22.01亿元。


净利润方面,2023年至2024年一季度,光电股份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917.06万元、-933.54万元,分别同比下滑了2.6%、243.39%。公司在去年出现营利双降的情况后,今年一季度情况进一步恶化,当前已陷入亏损中。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李若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