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湖北咸宁“水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座谈活动在咸宁高新区成功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湖北省消费者委员会等单位专家学者,新华社湖北分社、新华网、经济参考报、湖北日报、中国经营报、中国消费者等媒体相关负责人围绕咸宁“一瓶水”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并交流,同时调研走访了红牛维他命饮料(湖北)有限公司、湖北奥瑞金制罐有限公司等企业。

咸宁市水资源丰富,全市地表水资源量达80亿立方米,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和绿色生态环境,为咸宁“水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咸宁高新区落户企业400余个,以中国红牛湖北生产基地为龙头,奥瑞金、元气森林、安利等为支撑的饮料产业链产值规模达100亿元,其中红牛饮料年产量超14亿罐。咸宁高新区表示,自2005年中国红牛湖北生产基地落户以来,在产业链的协同带动下,奥瑞金、安利、元气森林、今麦郎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饮料品牌相继落户园区,并实现了产业集群化发展,推动咸宁“一瓶水”经济逐步壮大。

红牛维他命饮料(湖北)有限公司总经理葛海一向参加座谈会的专家、媒体介绍了中国红牛在湖北咸宁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葛海一介绍,自项目签约,经过20年发展,中国红牛湖北生产基地已成为咸宁食品饮料产业龙头企业。截至2023年,已累计生产红牛191.52亿罐,获省级、市级以上荣誉表彰100余项,1人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在新质生产力数转智改的驱动下,基地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和5G技术在生产制造中的应用,对设备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红牛工厂已经入选省级5G全连接工厂名单,实现了咸宁市5G全连接工厂项目“零”的突破。

中部崛起战略在200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被提出,并在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期间(2006-2010年)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中部崛起战略提出二十周年之际,中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再次成为政策热点和各领域专家关注的焦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经营报社社长、总编辑季为民表示,此次来咸宁调研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咸宁美,红牛强”。红牛在咸宁得到发展的同时,也给咸宁带来了发展的新动能。在当下国家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咸宁在湖北省促进中部崛起的发展重任中潜力很大。咸宁“水经济”产业布局,以及园区企业的数字经济创新、绿色工厂建设等等,是咸宁践行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行动。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贺可嘉认为,水深则鱼跃,城强则贾兴。在咸宁,水资源不仅孕育了咸宁,也给产业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产业的兴盛发展与企业的不断创新有很大的关系。在近30年的发展过程中,华彬集团和中国红牛在固守品质的同时,不断深入地进行数字化改造,积极拉动传统产业进入“数转智改”的升级进程,率先完成了5G工厂建设,为同行业企业和上下游的合作伙伴提供了很好的示例。同时贺可嘉建议,咸宁高新区可积极探索建设以饮料产业为主的数据资产化服务中心,推动相关企业的数据入表,探索并完成全国第一例饮料产业企业的数据资产评估入表标准化以及资产化挂牌交易,这将会为“水经济”转型发展起到非常好的拉动作用和示范作用。

湖北省消费者委员会秘书长助理陈蓉表示,中国红牛29年没有涨价,不仅是其扩产能、降成本的结果,也是对消费者实实在在的回馈,消费者是受益的。“水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构建公平、诚信、共赢的消费生态系统,企业要确保所经营的商品来源可溯、去向可查、货真价实。希望中国红牛、奥瑞金这样的行业龙头企业不断带动整个行业健康发展,努力让消费者有更好的体验。

葛海一对到访调研的专家学者说,中国红牛的发展离不开咸宁这片热土的滋养。2024年7月1日,华彬集团将迎来40周年华诞,中国红牛湖北生产基地累计产量也将在七月初突破200亿罐。“作为功能饮料行业的龙头企业,我们将继续深耕细作,助力咸宁高新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世界级饮料生产基地’”。

咸宁高新区表示,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和水资源优势,全区上下将坚定当好企业服务“店小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持续做大做强饮料产业,让咸宁因水而更加美好。

版权与免责:以上作品(包括文、图、音视频)版权归发布者【华彬集团】所有。本App为发布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服务,不代表经观的观点和构成投资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