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谢洋

在广西桂林生活多年,市民唐军文还从没见过城区发这么大水。

唐军文是桂林潜途应急救援服务中心队长。“桂林潜途”是一支公益社会搜救队伍,唐军文和这支队伍一起参与过不少灾害救援。

6月18日,桂林已经连续下了6天雨,他路过漓江边时看到江水已经漫过解放桥下的人行楼梯,江上的船舶、排筏已全线封航。6月19日,水漫过河堤,进入主城区,导致学校停课、公交停运,甚至位于市中心的桂林火车站广场出现内涝积水,部分列车停运、限速。

6月18日中午开始,唐军文的手机不断接到水利、应急、海事等部门的短信通知——漓江上游水库泄洪,桂林市的暴雨等级和应急等级不断提升,这让他感到这场即将过境的洪水不容小觑。

受持续强降雨及漓江上游水库相继泄洪影响,6月19日,桂林各主要河流水位迅速暴涨。水文气象资料显示,截至19日17时00分,桂林站水位上升到148.55米,已超过1998年漓江特大洪水148.4米,超警2.55米,为桂林1998年以来最大洪水。

灌入城市的洪水没过了桂林市城区的多条主干道,导致不少市民出行困难,有的被困在学校、单位没法回家,有的急需前往医院就医却难以出行,还有的在路上遇到险情亟待脱困。

6月19日中午,接到桂林市海事局的通知,唐军文马上召集十多名队友,联合桂林祥和水上应急服务中心开展救援。

下午2点左右,他们来到桂林市七星公园旁的一家幼儿园,准备转移被困师生。幼儿园外的道路上,洪水已经漫过了救援队员的膝盖。虽然水不算深,但水流很急,要划船逆行很困难,队员们便趟水拖着橡皮艇前进。来到幼儿园时,师生已转移到二楼的教室等候,看到划着橡皮艇,穿着救生衣的叔叔,孩子们有些雀跃激动。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唐军文接到的救援电话越来越多,“差不多5分钟一个,除了我们的主管单位桂林海事局转来的求助线索,很多都是朋友,或是接触过我们救援队的人打来的。”

让唐军文揪心的是,很多市民对漫过街道的洪水水下潜伏的危险还一无所知。除了街道地势高低落差难以判断外,街道上的护栏、石墩、电动车、垃圾箱及上游漂下来的杂物,很容易对水中的行人造成磕伤。


救援队乘坐皮划艇救出被困市民。受访者供图

当天下午,救援队经过东江二路时,遇到一名70多岁的老人正徒步横穿马路。唐军文说,老人走到一半时,发现街道另一半水位陡然深了不少,正犹豫时,急流而过的洪水差点将老人冲倒。在唐军文的劝说下,老人赶紧抱住身旁的一棵大树等待救援。

身为潜水教练的唐军文自告奋勇,带上一件救生衣,奋力向街道中心游去。面对湍急的洪水,唐军文先是一口气从街边的橡皮艇游到行道树旁,抓住树干休息片刻后,接着一鼓作气游到老人身旁,递上救生衣,劝说老人折返。老人在表达感谢之后,告诉他,自己出门时没带手机也没带现金,现在孩子联系不上,急着要回家才会涉险趟水。

“我们救援时,优先照顾老弱病残和有紧急需要的人。”唐军文说,救援中,经常会出现橡皮艇一船装不下,需要市民耐心等候的情形。这时,他在大声维持秩序的同时,还需要做解释工作,一天下来,嗓子都哑了。


救援队成员解救被困孩子。受访者供图

6月19日下午到晚上,唐军文和队友在洪水中安全转移了300多名群众。回到家时,已经是第二天凌晨1点多了,脱下衣物鞋袜,唐军文才发现自己的双脚已泡得发白,右小腿上磕破一大块皮。因为划桨和在水中行动需要耗费大量体力,一放松下来,他感到全身酸胀。

6月20日早上7点,唐军文起床后便联系其他救援队员,带上装备开始了新一天的救援。一天下来,他们的救援对象中多了生病需要急诊的孩子、赶航班的外地游客、急着去外地参加招投标的商务人士等200多人。

“救援过程中,我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救援队伍,除了桂林本地的,还有南宁、河池的消防队员,贺州富川的民间救援力量,真的让人感到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唐军文说。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