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的故事》于6月8日首播后,破多平台收视纪录,收视率从0.5%拉升到1.92%,顶着刘亦菲的颜值和名号,加之原著作者亦舒IP自带的讨论度,与这部剧相关的话题量接连霸居各大平台,热度不断上升。


原著是怎样的?

《玫瑰的故事》是当代作家亦舒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81年。

该小说主要讲述了黄玫瑰的情感故事。黄玫瑰出身于富贵之家,在经历了庄国栋、溥家明、罗德庆三个男人刻骨铭心的爱情之后,玫瑰心中认定与她白头偕老的伴侣是罗德庆爵士。作者通过塑造玫瑰这一形象否定传统的从一而终的观念,强调女性在爱情中应有精神空间,并且独立自主和满足自我。


不过,原著中女主角的故事因年代背景、人物的价值观与现在相差甚远,一度遭到质疑。

亦舒在创作小说《玫瑰的故事》时,任职于香港新闻处,是一个基层职员,靠写作有些额外的收入,但也很辛苦,直到1986年彻底辞职,成为专职作家。

从个人经历上看,在那时的亦舒看来,勤奋的女人不见得高明,有的女人生来命好,坐在那里吃吃穿穿,丈夫还赞她脾性佳、人缘好。所以,她笔下的黄玫瑰正是她十分憧憬的、不事生产的好命女人。

年轻漂亮,父母均为高知,家境优渥,还有一个疼爱她的哥哥,她无需做什么,不用在格子间里卖命,仅凭着一张脸,就可以得到很多女人得不到的东西。


40年前,那时香港正处于一个激荡的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所思所想和现在并不同;时代发展至今,亦舒笔下所推崇的东西,在当下越来越成为某种令女性感到困惑的辩题。

电视剧的改编

因此,电视剧在原著的基础上做了很大改动,将一些不合理的情节删除或者替换,更贴近现实生活,人物经历性格上也变得丰满,除了刘亦菲人人夸赞的美貌之外,再加上演员们可圈可点的演技,让观众看到了不一样的《玫瑰的故事》,也得到不少官媒的肯定。


对此,人民网高度评价这部剧: 本剧做得好的地方在于,既保留了原作“女性爱情观的成长”这一精神内核,也在地域、人物设定、叙事等细节方面下功夫,把首次出版于1981年的原小说改编得更落地、更贴近真实生活。

像玫瑰的哥哥,就是个明事理、懂人情的高情商男性,他的好朋友周士辉抛弃恋爱七年的女友,非要去追求玫瑰,被黄振华劈头盖脸痛骂一顿。他说“你就是被年轻异性吸引了,脑子多巴胺分泌太多,让你失去理智了,这种原始的求偶欲,被那些风花雪月的作家、诗人美其名曰为爱情,其实什么都不是。”


原著中周士辉更离谱,是结了婚要离婚跟玫瑰在一起,玫瑰虽不喜欢他,也不拒绝。电视剧里改成了在民政局悔婚,玫瑰对周士辉是拒绝的,她更想帮关芝芝认清这个男人。

同样有改动的还有玫瑰的几段感情,比如初恋的失败不是像原著中庄国栋和未婚妻结婚拒绝了玫瑰,而是两人对人生的排序不同、观念不同等内部矛盾分手。



更让人期待的是接下来方协文的剧情,原著中这就是个一无是处的男人,却成了玫瑰的丈夫。剧中的方协文人物特点则更饱满、完整,更接近现实。


正如人民网评说的“几乎每部由原著改编的影视作品,都不可避免地被拿来对照比较,《玫瑰的故事》也不例外。其实,影视化改编本身就带有二创成分,比起是否符合读小说的想象,可能更为重要的是能否自圆其说。”

剧中的“她力量”

除了剧情上的争议,本剧最受期待的还有演员们竞相争艳的演技。

人民网评也谈到: 刘亦菲贴合原著女主设定,在现阶段的剧情中表演完成度也可圈可点,演活了玫瑰这个角色。

有意思的是,“圈粉”的不仅是女主角,还有剧中的都市女性群像。

这部剧以“女性成长”为内核,剧中几位女性在对自我价值的实现、对爱情的定义和与家人的相处方式,是观众聚焦的点。


第一位,关芝芝。

蓝盈莹饰演的关芝芝是最先和玫瑰有正面冲突的。 她陪着吃泡面、住出租屋、不要彩礼、相守了七年的周士辉,因为所谓的“一见钟情”,直到打结婚证才告诉她,不能结婚是为了她好。

刚开始,关芝芝把矛头指向玫瑰,她觉得是玫瑰勾引周士辉,三番五次跑去闹事,想出一口气。 那是因为她觉得自己毕竟付出了七年,突然这么多年的投入打了水漂,不知如何自处。

后来玫瑰追问“这样的男人你还要吗”,“没有我也会有别人”,关芝芝才真正醒悟,问题出在周士辉身上,他就不值得自己付出的七年。

所以,关芝芝搬走的时候已经心如止水,再看周士辉就不是宝了,而是为自己及时止损感到幸运。


第二位,姜雪琼。

朱珠饰演的姜雪琼,不管是职场上,还是情场上,都是久战沙场的老手。

她与年轻未经世事的玫瑰形成鲜明对比。 别人看到庄国栋送玫瑰上班,都是羡慕嫉妒恨,她看到的不是郎才女貌,而是行走的资源。

姜雪琼让玫瑰借庄国栋牵线滕先生,玫瑰拒绝了,她说自己跟男友没有工作上的联系,只想谈纯纯的恋爱。 姜雪琼笑玫瑰太傻,“她既是你的男朋友,也是你的资源。 ”

曾经的姜雪琼也是现在的玫瑰,将来的玫瑰可能也会变成现在的姜雪琼。


第三位,白晓荷。

陈瑶饰演的白晓荷是剧中真正的“千金大小姐”,父亲是成功的商人,家住豪华大别墅、满屋珍贵艺术品收藏,父母言谈举止优雅大方,她更是对奢侈品没有太大感觉,爱马仕随手放也不心疼。

“东西是拿来用的,在意得太多了,人不就成了东西的奴隶了吗?”

白晓荷家境颇丰,但她一心求学、搞科研,连黄振华都没想到,她这样的家庭居然有位化学博士。

前面她给人的感觉是“学术高手、恋爱小白”,后来她跟黄振华坦白了才知道,她是在爱情里受过伤,才把自己包裹起来了。 白晓荷对待爱情是执着的,又特别善良,她不喜欢黄振华,也不想耽误人家,就直接挑明,不拖泥带水。


除了敢爱敢恨、勇敢追求自我的黄亦玫,剧中还有追求事业的清醒独立姐苏更生(万茜饰)、职场精英为爱勇敢的韩鹦(张月饰)。

正如人民网评 “人生没有标准答案,实际上好的故事也没有标准答案” 。每个女性形象各有特点,是可以引起许多观众共情的。

女性思想与社会趋势

从社会大环境上看,《玫瑰的故事》诞生时,香港的女性主义正处于激潮涌动的时期。

再往前推十年,香港的女性力量飞速崛起,1970年通过一夫一妻制、废除纳妾;1976年成功争取了男女同工同酬;1980年通过法例保障怀孕妇女,制定有薪分娩假期。

到了80年代初,香港经济起飞,加上内地改革开放,工厂北移,香港转型至服务业,社会上出现了很奇妙的现象,比如低技术男性开始失业,反而是那些擅长沟通、谈吐、仪表的女性获得了更高的经济地位。

经济权利有了,自然要寻求精神上的权利。 于是,香港涌现出一大批女性作家,她们开始把写作的重点放在女性的个人感受上,最典型就是亦舒,此外还有李碧华、黄碧云等人。


亦舒

她们开始大胆地描写女性的情欲,用女性的视角描写男女爱情,尽力追求女性在人格上与男人的平等和自由,试图解构传统男权定义下的两性关系。

原著《玫瑰的故事》就诠释了这种反叛精神。 黄玫瑰就是这样一个反叛的女孩,要知道,以前的女性只能将身体和感情幽闭于家庭内,而黄玫瑰不一样,她是天之骄女,她有资本不停地谈恋爱,没什么道德束缚,对待男人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换男友就像换衣服一样随意,而在以前,这只是男性的权力。


亦舒有意地将男性“阉割去势”,反而把黄玫瑰塑造成掌控两性关系的主宰者。 但当时的社会文化又有着潜移默化的撕扯,即有西方妇女解放思潮的冲击,又深深承载着中华农耕文明基因的浸润,所以,亦舒笔下的女性非常复杂。

在爱情观上,她们很爽利,非常飒,令人钦佩。推崇拿得起放得下,永远别抱怨,永远别解释;最好还能经济独立,这样就能做一个姿态优雅的亦舒女郎,下了班回到白色小洋房里,对着大海喝杯洋酒,举目所望皆是美好精致的图景,如此具象化的幸福和潇洒,让万千女性羡慕极了。


但亦舒又非常明白不愁衣食的好,明白自食其力的难,因此她痴迷于描写物质的慰藉,吃尽穿绝,人欲与物欲合流,也写了很多女人甘心为了物质而依附男性。

是啊,既要“世界说有多大便多大”,又要“有个有钱人养我,却不要求我做什么”,用现实的逻辑想一下,在40年前这很难实现,哪怕到现在,依然是一个巨大的幻想。

这不禁令我们困惑:如果我没有一个有钱的爸爸或哥哥,也没有一个有钱的老公,那么我们还能拥有她这样的自由吗?


从黄玫瑰到黄亦玫

我们可以发现,电视剧版《玫瑰的故事》看到了这个巨大的bug,所以它在极力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又借着很多台词表了态,告诉女生,也没必要结婚,如果人长得漂亮,工作又稳定,那么结婚就像结拜,其实没啥利益可言。

小说里玫瑰的故事,是一段又一段的恋情和婚姻,是她在和不同男人的亲密关系中对“爱情”和“自我”的理解和表达。 但在2024年的当下,她不能“悬浮”,不能只有爱情没有事业。所以电视剧里黄亦玫“上班”的剧情很多,跟上司、跟同事、跟合作伙伴……都要有对手戏。

这个改编,也是特别取悦当代观众的——我们都是社畜,女主角再漂亮,也不能没吃过职场的苦,整天打扮得跟花蝴蝶一样穿梭在帅哥之间。就算是刘亦菲来了,也得在言情剧中穿插职场戏份,否则打工人决不能共情。


所以今天我们看《玫瑰的故事》,跟40年前原著横空出世的时代大家读这个故事,看的东西完全不一样了。

电视剧里的黄亦玫,在被庄国栋问到:“如果我们的公司成了竞争对手,你会不会为了我,放弃自己的事业”时,也会反问:“那你怎么不说,你为了我放弃你的事业呢?”也会在庄国栋拒绝见家长的时候说:“可是他们(父母和哥哥)是我最重要的人”。


时代变了,不要说黄玫瑰,就连普通女性如你我,都比40年前更清醒、独立、自知。今天的女孩子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美貌搭配任何一种美德:聪明、果敢、独立、坚毅等出牌都是王炸,唯独单出就是死局。

原著全书都在渲染玫瑰不世出的美貌,但在2024版的故事里,它得搭配独立、清醒、努力、高情商、好品味……


那从1981年到2024年,什么是不变的呢?就是黄玫瑰身上,永远“向前看”的精气神。

时移世易,今天的女性们,虽然周遭的生活、职场环境大有不同,却更能从40年前的港女身上吸取这一点——无论发生什么事,都永远向前看。 那种自始至终生机勃勃、胸口一个“勇”字的人生态度,在40年后的今天,不仅没有衰落,反而更被追捧。

往昔不必留恋,未来永远可期,只有一路向前看,玫瑰才能持久娇艳,生活才能始终盛放。


看了《玫瑰的故事》

你有什么感触呢?

快来留言分享吧

综合自:毒谋、麻范儿、禾风电影等


“618”购物狂欢促销大揭底,还能这么玩?

掼蛋为啥这么火?

“好父亲”的标准是什么?

监制 | 徐娜 孔康康 主编 | 户明方 编辑丨李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