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实施全球首例“废弃肝”肝移植联合ALPPS手术。

6月19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获悉,近日该院肝肿瘤外科团队在肝癌诊疗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为一名36岁的多发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实施了全球首例“废弃肝”肝移植联合ALPPS术(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这一创新性的手术不仅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也为解决供体器官紧缺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患者与中山医院肝肿瘤外科团队合影。本文图片均为中山医院供图

记者从中山医院了解到,在经历了1次结肠癌切除手术、28次化疗和1次介入化疗后,陈女士(化名)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原本幸福的家庭也因多年的癌症治疗笼罩在阴霾和绝望之中。这次创新术式,改写了这名晚期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的命运。

2023年2月,陈女士被确诊为结肠癌肝转移,在接受了12次化疗后病情依然严峻。同年8月,在中山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许剑民教授团队的精心治疗下,陈女士成功接受了结肠原发灶切除手术。随后,又是新一轮的16次化疗和1次介入化疗栓塞治疗。

然而此时,陈女士遍布肝脏的转移灶已对化疗药物逐渐产生耐药性,传统的治疗手段无法奏效。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陈女士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病情继续恶化,这对拥有两个孩子的母亲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中山医院肝肿瘤外科团队经过深入研究,决定采用一种全新的手术方式——“废弃肝”肝移植联合ALPPS术。这种创新的手术方法巧妙地将“废弃肝”肝移植与ALPPS技术结合,一周内通过二次手术实现了全肝切除,从而彻底清除肿瘤。


医生为患者手术。

经过严格的伦理审核和充分的术前准备,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樊嘉的指导下,由周俭教授带领黄晓武教授、史颖弘教授、王晓颖教授、主任医师王征、主任医师丁振斌、副主任医师肖永胜、副主任医师贺轶锋和副主任医师宋康等肝外科团队成功为陈女士实施了这一前所未有的创新术式。

整个手术分为两期:一期手术中,医生精确地离断了患者的左右半肝,并切除了布满10枚转移瘤的左叶病肝。紧接着,医生移植入一片废弃的部分左叶肝脏(该原本“废弃无用”的肝脏来自于同期行肝尾状叶良性肿瘤切除时、为确保手术安全而切除的部分左叶肝脏),移植完成后,再细致地结扎了病肝的门静脉右支。在此过程中,由于植入的肝脏十分娇嫩,手术团队需要十分精确地测算并调节门静脉左侧血流量及压力,才能确保二期手术的顺利进行。


手术示意图。

术后短短一周,陈女士植入体内的废弃肝脏迅速生长,体积增大了约70%,长大的“废弃肝”已经完全能够胜任陈女士的肝脏生理功能。手术团队当即进行了二期手术,成功切除了陈女士体内残留的右侧病肝,术中医生发现这片病肝上竟藏匿着23枚转移瘤,数量极多。在该院麻醉科主任缪长虹教授、副主任医师周荻团队和手术室护士长倪晓云等护理团队的辅助下,以及肝脏外科监护室主任王婷、副主任医师杨柳晓、主治医师黄俊峰团队的精心医护下,整个手术过程顺利完成。

中山医院表示,术后,陈女士各方面恢复情况良好,肿瘤标记物CEA从巅峰的3000多迅速降至正常值2.9,术后21天又接受了该院肿瘤内科主任刘天舒和结直肠外科主任许剑民一起讨论制定的预防性化疗,目前已顺利出院。

专家解释,肝脏是结直肠癌常见的转移部位之一。对于许多无法行根治性肝切除术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而言,肝移植成为了一种可能带来生存获益的治疗方式。经过肝移植治疗后,患者的生存率得到了显著提升。而ALPPS术则是近年来针对肝脏肿瘤数目过多或体积过大且肿瘤切除后剩余肝体积不够的患者而新发展的肝切除术式,它通过两个阶段的手术操作,显著提高了手术切除率。

目前,中山医院每年进行肝脏切除手术的患者超过7000例,为世界肝脏手术数量最大的肝脏外科中心,肝癌5年生存率国际领先。而有些病人的良性肝脏肿瘤不断增大且靠近或包绕大血管,为确保手术安全,需要切除部分正常的肝叶肿瘤,所谓“拔出萝卜带出泥”,这些切除的部分肝叶既往当作医疗废弃物扔掉或者仅作基础研究使用,若能将这些“废弃”的肝脏保留其动脉、门静脉、肝静脉和胆道,则是有功能的肝组织,变废为宝,甚至可以当作移植供肝治病救人。目前中国肝移植的肝源仍然非常紧缺,中山医院已经成功施行了数十例以上的“废弃肝”肝移植,挽救了焦急等待肝移植的晚期肝病患者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