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捷豹路虎中国

不久之前,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刚刚在自己的直播首秀上,透露过关于奇瑞电动化平台输出的最新规划。而今,奇瑞的首个“客户”就已经正式敲定。

6月19日,捷豹路虎和奇瑞汽车官宣近日签署战略合作意向书,双方拟共同推进全新合作模式,旨在进一步强化其在华合资公司——奇瑞捷豹路虎的产品矩阵,迈向正在到来的电动化时代。

其实,对于合作对象的选择,业界也早有猜测,与奇瑞渊源颇深的捷豹路虎,的确是最有可能采用奇瑞电动化平台的豪华车企。毕竟,双方有着12年稳定的合作关系和成熟运营的合资公司。

而事实也的确如此,并且这次“Freelander神行者”的电动产品线,将与奇瑞捷豹路虎现有产品线并行生产,并将在中国市场通过特定网络推出一系列电动化产品。

车企“反向合资”再添一家

从这次官方公布的合作内容来看,奇瑞捷豹路虎将推出并制造一系列电动产品,而这些产品将采用奇瑞电动化平台,并使用捷豹路虎授权的“Freelander神行者”品牌进行销售。

具体来说,“Freelander神行者”品牌的车型将由奇瑞和捷豹路虎双方设计团队共同打造,主要推出针对主流市场定位的电动产品系列。该品牌车型会在奇瑞捷豹路虎常熟工厂生产,未来通过特定网络先期在中国销售,并计划向海外出口。

值得一提的是,“Freelander 神行者”曾是路虎品牌旗下车型,曾在1997-2015年期间推出,但2016年该车型由发现运动版替代。此次捷豹路虎与奇瑞的合作,选择重新启动“Freelander神行者”。


而对于合作的前景,捷豹路虎全球首席执行官Adrian Mardell表示:“我们相信,在中国这一全球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的电动汽车市场,通过携手开启这一全新的合作模式,结合重生的‘Freelander神行者’品牌,赋予奇瑞捷豹路虎更好的发展前景。”

从目前的产品架构来看,捷豹路虎共拥有揽胜、卫士、发现和捷豹四大品牌。但此次的“Freelander神行者”将独立于奇瑞现有产品线及捷豹路虎四大新现代豪华品牌家族。

也就是说, 通过与奇瑞的合作,捷豹路虎能够在不影响目前已有的四大品牌家族的同时,快速地补充合资公司的纯电产品矩阵。

此举也能在很大程度上,规避捷豹路虎转型电动化的试水风险。再加上,奇瑞常熟工厂的规模化生产以及捷豹路虎在华的供应链体系,也能让捷豹路虎获得不错的成本优势,甚至这种优势,还有望进一步辐射至其在全球市场的利润规模。

对于奇瑞来说,通过本次合作,奇瑞也首次实现了对海外车企的整车平台技术输出。

过去一年中,中国企业向海外车企“技术输出”的案例层出不穷。前有宁德时代靠技术“入股”与福特合作撬开北美市场,再到吉利与雷诺成立合资公司,而大众集团与小鹏汽车的合作以及此前零跑国际的正式运营,更是一度“引爆”整个汽车圈的舆论热度。

究其原因,还是随着海外车企电动化转型的深入,对于中国车企而言,技术出海已经逐渐成为整车出口之外,一个新的利益增长点,并且规模十分可观。

“奇瑞和捷豹路虎携手共创新的合作模式,彰显了我们发展的雄心。奇瑞先进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和‘Freelander 神行者’独特的品牌魅力相融合,为中国乃至全球消费者带来更加独特的新能源产品体验。”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表示。

从尹同跃的发言也不难看出,奇瑞对于“技术输出”这个“头衔”也是心仪已久。此前,就有业内人士透露,奇瑞方面对和捷豹路虎的合作相当重视,奇瑞董事长尹同跃曾亲自造访英国,与捷豹路虎方面进行洽谈。

这两年,作为国内整车出口“大户”的奇瑞,也在着力向外资车企输出整车核心技术,但往往最后都未能成行。而这次与捷豹路虎的合作,奇瑞不仅收获了更大的规模效益,也 在很大程度上借助捷豹路虎的品牌效应,帮助其建立起“技术奇瑞”的市场认知。

而今,通过与“老客户”的“新合作”,奇瑞也算得偿所愿,在“技术输出”这个新风口下,留下属于自己的名号。

捷豹路虎,要靠奇瑞“触电”

再说回捷豹路虎方面,公开资料显示,捷豹路虎与奇瑞在中国市场是合资关系,合资双方股比为50:50。2010年—2017年,捷豹路虎在中国的销量从2.61万辆增长到14.6万辆,翻了4.5倍。

巅峰时期,该品牌在中国豪华车市场的市占率为6.4%。 但可惜,随着电气化时代的来临,这家以传统豪华闻名的品牌就开始隐隐失速。

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捷豹路虎在华销量为107377辆,同比增长25%。从整体数据来说,捷豹路虎在华仍能实现销量规模的同比增长,旗下的揽胜、卫士等多款高售价产品在细分市场领先。

但不难发现,捷豹路虎的产品线仍以燃油产品为主,辅以少量的插混车型。而 这种产品结构,面对中国市场快速演进的电动化进程,显然是不足以应对市场需求的高速演进。

而为了进一步抓住中国市场需求,去年4月,捷豹路虎宣布品牌更名为JLR,并将其拆分为四个独立的品牌:揽胜、发现、卫士和捷豹,均专注于电动汽车。

为实施这一系列变革,捷豹路虎宣布在未来五年内投资150亿英镑,将主要用于工厂升级改造,最终目标是在2030年成为纯电动品牌。 同时,捷豹路虎还在简化平台架构,将七个平台简化为三个,并以此为基础推出各种电动车型,包括纯电动、混合动力车型,以及支持燃油车型的豪华电气化架构。

但一系列举措,在中国消费者眼中却明显有些声量不足。毕竟,如今的中国消费者可谓是“见多识广”,在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当下的选择就已经非常丰富,甚至有些选择困难了。因此,也就没有多少人会真的关注,一家豪华品牌几年后的电动化产品兑现。

相对冗长的集团战略规划,在面对中国新能源短期效率战时难免有些声量不足。 从目前行业整体的情况来看,多数外资车企的电动化转型并不顺利。此前,就有奔驰等多家豪华品牌在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之后,开始选择收缩,取消激进的电动化转型目标。

而在这种背景之下, 借助中国新能源车企现有的技术平台,实现更高速的产品投放频率和技术迭代速度,也不失为一种破局思路。

在这一点上,如果说要寻求一个合作对象,奇瑞自然是捷豹路虎首先可以考虑的对象。

大众收购小鹏汽车股权也好、Stellantis集团与零跑成立零跑国际也罢,再加上这次的捷豹路虎与奇瑞。虽说,如今国内车企“技术输出”的路径五花八门,但其实背后的逻辑却大同小异。

外资车企通过合作,寻求更快的产品推进速度和更低的成本效用;而中国车企在新能源以及智能化方面的技术水平,也已经开始对全球汽车市场产生导向作用。接下来,中国车企和外资车企在技术上的合作案例必然会继续增多。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常笑,编辑|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