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陀区,60岁以上的户籍老年人口高达38.34万人,占总人口的42.76%,是上海老年人口占比最高的三区之一。解决老年人最基础的吃饭需求,完善老年助餐服务体系显得尤其重要。

在今天举行的普陀区2024年为老助餐工作推进会上记者了解到,目前,普陀区已建成全市首个区级智慧助餐系统“普陀区智慧养老助餐服务管理平台”,打造从托底保障向精细化转型升级的助餐服务体系。


图说:普陀区2024年为老助餐工作推进会现场(普陀区民政局供图)

普陀区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普陀区老年助餐体系注重“普惠、智慧、多元”三大关键词,不仅全区60岁以上老年人都可以享受社区食堂堂食每餐满15元后不少于2元的助餐优惠;需要送餐的特殊困难老人还可以享受每天4元定送餐补贴。为满足差异化膳食需求,长者食堂还可提供定制化餐食,让有特殊饮食要求的老年人同样能享受优质助餐服务。


“普陀区智慧养老助餐服务管理平台”一方面,通过政府核定白名单制度,确保补贴精准发放给目标群体;一方面,通过系统开发“长辈模式”,老年人居家就可以一键随心下单;同时,数字技术也将为高效配送服务提供保障,有效缓解社区送餐力量紧张的问题。
平台将实现线上与线下全覆盖的助餐及就餐结算模式,实现全区社区长者食堂一网结算、“一卡通吃”,满足辖区内跨街镇就餐需求。目前,普陀区的老年人可以在全区25家社区长者食堂和2个老年助餐点实现跨街镇“一卡通吃”,后续还将在全区陆续铺开。
平台打通了数字云端汇集的各街镇不同的助餐补贴政策以及老年人的基础信息数据,老年人在就餐支付时,系统精准识别用户并智能匹配老人可享优惠并实现自动抵扣;同时平台也为区级、街镇和助餐场所运营管理方提供服务后台的相应管理权限,动态实行三方监管。


近年来,普陀区充分挖掘区域内公益力量,搭建合作平台,送餐补贴由政府端、物流企业与公益力量共同承担,形成配送餐服务良性循环体系。加上外卖平台的数字化配送优势,打破传统送餐服务的局限性。在政府、社区食堂与互联网平台的三方合作,实现资源有效整合与优化配置,打造多元筹资机制,强化“闭环”造血功能。
目前,普陀区已建设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场所114家,其中社区长者食堂39家,老年助餐点75个,覆盖全区10个街镇的助餐服务网络已基本形成。

在今天的推进会现场启动了普陀区“为老助餐服务体验官”报名,普陀区民政局被授牌“全国智慧康养云平台老年助餐(普陀区)示范区”。新民晚报记者 解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