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金角财经 角爷

在抱上华为大腿5年后,赛力斯终于迎来了最高光的时刻。

6月18日,赛力斯市值达到了1416亿元,首次超越理想汽车1510亿港元(约1403亿人民币)的市值,无可争议地成为了造车新势力的新大哥。

这一超越,差不多在一年前就埋下伏笔。去年9月,有华为加持的问界新M7一经问世就迅速爆卖,赛力斯的主要财务指标迅速改善,在今年一季度不仅实现扭亏为盈,而且已经全面超越理想,如今市值登顶不过是水到渠成。

曾经面对华为,车企都担心"出卖灵魂",甚至一度嘲笑赛力斯是为华为做嫁衣,只赚吆喝不赚钱,但如今赛力斯苦尽甘来,拒绝华为的车企又该作何感想。

当然,对于问界来说,这也算不上是最终的胜利。

领先的不只是市值

"遥遥领先的风",终于吹到了赛力斯的账面上。

自6月18日市值首度超越理想之后,赛力斯继续在拉大超越"蔚小理"的优势。

截止6月20日收盘,赛力斯总市值为1527亿元,理想汽车港股总市值为1414亿港元(约1315亿人民币),市值差距已经扩大到200亿元,相当于一个江铃汽车的体量。

赛力斯的领先,不只是体现在市值上。翻开一季报,你会发现,在营收、毛利等关键财务指标上,赛力斯都已经完成了超越。

2024年1季度,赛力斯营收达到265.6亿元,已超过理想的256亿元;同期赛力斯毛利率为21.5%,已高于理想的20.6%。

在净利润上,虽然赛力斯还落后于理想,但在增长势头上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理想汽车今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为5.93亿元,同比下滑了36.7%,环比暴跌近9成;而赛力斯同期归母净利润为2.2亿元,同比上升135.12%,环比暴涨341%。

在赛力斯这一系列指标超越背后,最大的功臣自然是销量。

去年9月,随着问界新M7系列问世,赛力斯四季度新能源车销量达到8.27万辆,同比增长88.39%,环比增长253.08%。营业收入和新能源汽车销量均创历史新高。

势头延续到今年一季度。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再创新高,达94,825辆,同比增长374.77%,其中问界新M7及M9成为现象级爆款产品,累计订单量分别突破了17.4万辆和7万辆。

对比理想来看,问界M7近半年的销量在"增程式SUV"市场里,超过第二名理想L7达到4万多辆。为了进一步扩大战果,问界新M7 Ultra在今年5月底上市,分为「后驱智驾版」和「四驱智驾版」两个系列,有"大五座"和"享六座"可选。

而理想没有拿下的BBA市场,问界M9也后来居上。前不久,懂车帝发布了5月份50万元以上乘用车零售排行榜榜单,其中问界M9以16,462台的成绩夺得了第一名,是宝马X5销量的两倍还要多。

凭借这一成绩,问界M9超越BBA三家传统豪华,成为了真正意义上"50万元以上不分车型、不分动力的销冠"。

在问界新M7 Ultra上市发布会上,华为车BU董事长余承东直言,问界旗舰SUV车型M9上市5个月大定超9万台,销量超越所有豪华品牌。

赛力斯5年逆袭

对于赛力斯来说,相比市值登顶,净利润转正可能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这意味着,从5年前牵手华为算起,赛力斯终于证明了"出卖灵魂"的豪赌,也能够逆天改命。

2019年1月,当时还未改名赛力斯的小康,与华为举行了一场不起眼的签约仪式,拉开了两者之间新能源汽车领域合作的大幕。

但一开始就遭遇巨大争议,业界普遍质疑华为将借合作之名下场自己造车。直到一年多后的2020年11月,华为的一份内部签发决议显示:华为不造整车,而是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

半年后2021年4月的上海国际车展上,由华为参与的赛力斯SF5改款车型正式亮相,搭配了由华为提供的DriveONE电驱系统、HiCar车机系统、以及SOUND车载音响等解决方案。

如今回头看,当时华为参与的方式并不是日后深度合作的"智选车模式",而是更为浅层次合作的零部件供应模式。

事实证明这条路确实走不通。在品牌号召力、产能、渠道和车机系统的优化打磨等问题上都暴露出明显的不足,从交付算起,半年不到的时间,SF5就"被迫停产"。

直到2021年12月,赛力斯联合华为推出全新问界品牌以及首款车型问界M5问世,才逐渐扭转了局面。搭载HarmonyOS智能座舱的问界M5,解决了SF5所遇到的软硬件适配和车机系统优化等问题,一时间销量大振,也从此彻底倒向被戏称为"出卖灵魂"的智选车模式。

半年以后,问界M5销量彻底打开局面。乘联会数据显示,2022年4月售价超20万的新能源车型,问界M5的销量远超蔚来ES6位居第三位,仅次于比亚迪唐和理想ONE。

到了2022年三季度,问界老款M7发布,理想汽车被打懵了。事后李想坦言"问界M7的发布和操盘,直接把理想ONE打残了,我们从来没遇到过这么强的对手,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毫无还手之力"。

李想表示,华为的超强能力直接让理想ONE的销售崩盘、提前停产,一个季度就亏损了十几亿,团队都被打残了,更造成大量奋斗在一线的产品专家离职。

公开数据显示,问界M7在2022年9月份的单月销量达4746辆,随后在10月份突破了月销量5000辆。而在问界M7推出后,理想ONE销量大幅度下降。2022年8月,理想ONE共交付了4571辆,同比近乎"腰斩"。

这才有了之后理想汽车选择全面学习"华为"的故事,不过随着去年9月问界新M7和12月M9的发布问世,以及理想MEGA的滑铁卢,在30万以上高端市场上,理想再想超越问界,难度已不可同日而语。

5年时间,从一个三线车企到新势力一哥,赛力斯苦尽甘来,但也冷暖自知。

华为长舒一口气

赛力斯赚钱翻身,华为当然也是乐见其成。

长久以来,车企纠结是否与华为合作,无不担心自己只是白忙活,最终是为华为做嫁衣。

比如最近有外媒报道,华为正在考虑按约20%的抽成比例,对鸿蒙系统应用商店占比最高的游戏内购服务向开发者收取佣金。

尽管佣金比例低于苹果AppStore与Goole Play的30%,但仍然引起了不少争议。甚至有A股投资者认为,"苹果让供应商赚利润,所以炒果链有业绩,华为让供应商赚营收,所以炒华为链只是概念"。

而赛力斯的成功,无疑有助于华为打破这种偏见,尤其是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是绑定最深的模式,如今就算再怎么被指责"出卖灵魂",也掩盖不了销量和业绩大放光芒。

至于问界还能火多久,短期内也不必太担心。5月27日,问界第10万辆车下线,这一记录仅用时15个月,也让问界成为最快达成这一里程碑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对于赛力斯来说,最大的隐患可能在于:

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拥抱华为智选车模式,以前是独享华为资源,以后可能也要面对来自内部对手的竞争。

此前有消息传出,华为与奇瑞合作的智选车叫"智界",定位大中型纯电轿跑,首款车型智界S7定价25-35万元;与北汽合作的智选车叫"享界",定位D级豪华纯电轿车,预计售价在40-50万元。

虽然车型和动力方式有所不同,但是智界和享界的价格带基本覆盖了问界系列,而且都是华为加持,不可能不影响客户消费决策,看看如今理想L6的大卖,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一个更有意思的消息是,奇瑞宣布将成立EH销售部,负责智界的销售,意味着除了在华为渠道销售之外,奇瑞还会自建渠道销售智界。

这样的考虑,一方面可以减少对华为的依赖,使奇瑞在合作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另一方面或许更能检验出在没有华为的号召下,智界的产品力究竟如何。

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问界搬出华为专卖店还能大卖,赛力斯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成功了。

参考资料:

腾讯科技:《小康股份:联合华为、ALL in生态,一个三线车企的豪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