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论坛现场 新民晚报记者 陈梦泽 摄(下同)

在数字金融新时代中,如何实现创新与治理间的平衡?今天下午的2024陆家嘴论坛全体大会七围绕“数字金融创新与治理”进行了讨论,多位嘉宾发表了观点。

必须把握三个“点”

从保险机构的视角,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赵鹏认为,金融机构要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必须把握好“三个点”。首先是数字金融发展的原点。他认为,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中国的数字经济规模为50.2万亿元人民币,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占GDP的41.5%,所以急需发展与数字经济相匹配的数字金融业态。就保险供给侧来说,就是要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功能,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险保障。“比如,创新发展共享经济保险、数字资产保险等,护航数字经济企业的新型风险需求。再比如,加大分散化、碎片化数字消费场景保险发展力度,护航数字化消费服务。”他说。

其次是把握数字保险创新的重点,优化保险商业模式,用科技提升经营服务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比如中国人保率先倡导创新,践行“保险+服务+科技”的新商业模式,以新技术赋能风险减量管理。从传统简单的灾后补偿转向灾前防灾预防和预警、灾中的快速响应以及灾后的精准理赔。今年以来,南方很多省份出现了暴雨、塌方、洪水等极端天气,但由于风险减量服务工作的扎实开展,防灾减损的效果初步显现。以人保财险湖南分公司为例,这次暴雨洪水与2008年相比,损失降低了40%以上。

第三,要把握数字金融治理的难点。他认为,数字金融带来了挑战,就保险而言最突出的就是如何保障公平性。进入数字化时代,保险公司的风险识别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可以采取更精准、个性化的定价,从而实现“千人千面、千人千险”但也要防范技术不当应用影响社会公平,尤其避免大数据以及算法的歧视,造成弱势群体因金融排斥难以满足金融需求。


图说:嘉宾各抒己见

中国在全球推出首家数字普惠标准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董事长张为忠同样认为,数字金融是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我们每天被通知、被发微信、被信息推送,各种信息背后都是数据技术应用和数字产品支撑形成的结果,因此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数字经济和数字金融了。”他表示,从移动互联网到移动支付到数字信贷,包括广泛深入生活领域中,我们的理财都离不开数字金融的支持。

他认为,在普惠金融领域中,中国在全球推出首家数字普惠标准,这里就用了生产数据、经营数据、税务数据、交易数据和负面清单数据,构建了新的模型,最后对客户的生命周期和综合服务进行产品支撑。“做金融现在的转型就是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转型。比如浦发银行提早布局,把智能化写入战略中,金融科技、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跨境金融、财资金融都是通过数字化模式进一步重塑和改写的。数据金融在内部机理上改变我们的服务方式和业务流程,更重要的是将来会高效地改变金融的运营方式。”他表示。

东方汇理资管集团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Guillaume LESAGE则强调,要在数字旅程中获得成功,有四点非常重要。第一需要安全坚实的基础设施,在企业和国家层面都是如此。第二,创新必须要有高层政府引领和推动,也要有基层一线的创新。第三,企业内部需要有真正懂技术的人才,在人才的招用和培训方面都要加强。第四,伟大的技术不可能仅靠企业自身,需要合作创新。这不仅仅是跟供应商合作,而是面向发展考虑长期合作的企业。

新民晚报记者 金旻矣